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909阅读
  • 4回复

丹公,还我胡氏一个正统的世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6-08-04
    昨天我们讲到,陈国世系中的二十世湣公越的孙子玙公以满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是毫无根据,也是极其荒谬的。今天一大早就有宗亲来和我理论了:“关于胡氏的上世源流问题,因湮年久远,史料匮乏,谁也拿不一个准确的世系。时过几千年,谁能理顺得清。再说陈候世系,不能讲就只是陈氏的世系,与胡氏无关。相公皋羊在周成王九年接谥号胡公满谕后,将祖宗牌位取下,改妫满为胡公满。满公及继位的子孙就是陈候,怎能讲陈候世系是陈氏的世系,与胡氏毫无瓜葛?”(备注:这是他的原话)
接到这个信息我很欣慰,说明他是承认玙公不是我胡氏嫡祖的。至于说“把祖宗牌位取下,改成胡公满,那么他们陈氏世系也就是我胡氏世系”这一说法,等下叫准公的正宗老子昭公来回答他。
   我们很有必要再来确定一下玙公与我胡氏毫无瓜葛。我们只要看看两个支世系中的前面十个世系就可以了。
陈国世系:1满公(二子长犀候次皋羊)-2犀候(二子突、康)-3孝公突(生子圉戎)-4慎公圉戎(生子宁)-5幽公宁(生子孝)-6釐公孝(生子灵、宣)-7武公灵(生子说、燮)-8平公燮(生子圉)-9文公圉(生子鲍、佗)-10桓公鲍(生子免、跃、林、杵臼)
我胡氏本宗世系:1满公-2丹公字犀号申公,仕周为司空-3孟阳仕周为大夫-4洽公周惠王元年举为宗伯-5思公袭父职宗伯之位-6克虞-7高昌公仕齐为大夫-8季符仕齐简公为大夫-9昭公仕齐威王封为司徒-10准公字不疑,生三子长孟戊,次仲丙,三季壬。
    我们先不考虑他们的世系是否有缺漏、是否合理,两个世系都有缺漏。这两个世系中除了满公和申公是相同的以外,后面的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并且分别是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各自蕃衍。也就是说他们本来就是两支完全不同的支系,所以陈国世系中的二十世湣公越根本就不可能是我胡氏的嫡祖,那么他的儿子衍和孙子玙公也肯定不是我胡氏的嫡祖,那玙公以满谥胡为姓,为胡氏始祖,岂不是无稽之谈吗?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玙公确实改姓胡了,那也是他们陈国的那一支的胡氏,与我们这一支胡氏何干?而我们胡氏后裔居然用胡氏世系中的第10世准去拼接陈国世系中的22世玙岂不是荒谬至极?
    玙公看到自己无缘无故一下多了上千万的嫡系后裔,也会被笑醒。而我准公以前的几个胡氏嫡祖一下就变成孤魂野鬼了,也会被你们气醒过来。我猜第一个气醒的一定是准公的正宗老子昭公,他拍案而起:“你们这帮孙子,宗谱能这么修吗?那个谁,某专家,某某专家,某某某专家,你们进来,我出去。你们不认我这个祖宗,认别人例如曾子,孔子什么的,我也就算了,反正把祖宗牌位取下,把我的老祖宗胡公满改成另一个老祖宗黄帝,我们都是黄帝的后裔,还说的过去,至少比改成玙公强。你们是不知道玙公,难道我还不了解你们口中玙公那小子吗?他根本就不姓陈,肯定也不姓胡,他姓妫。知道妫怎么读吗?你们这帮妫孙子。要怪就怪我的老祖宗丹公,好好的妫姓不要,去改什么胡姓啊。要我说姓妫多好啊,反正随你们怎么改,你们都是妫孙子!”这是题外话,我们还是回到正题。
   君己之子14世祖变公,讳衍(不是陈国世系中的那个衍),字有常。纵横家,能言善辩。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派樗里子率兵攻打卫国蒲城。胡衍以寥寥数语便退去秦国的虎狼之师,不仅解了蒲城之危,也使自己闻达于诸侯之间。苏秦张仪也不过如此耳。古云“有一言以兴邦者”,大概就是说胡衍这样人的吧。胡衍是目前事迹见之于史书,而又能确定是姓胡,同时又是满公嫡传后裔的第一人。胡衍当然不是第一个姓胡的,满公后裔第一个姓胡的肯定是在胡衍之前,那么是谁呢?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我们自己的宗谱:2世满公长子丹公,字犀号申公,以谥为姓曰胡丹,仕周为司空。3世丹公之子孟阳,仕周为大夫。4世洽公,周惠王元年举为宗伯。5世思公袭父职宗伯之位。6世克虞。7世高昌公仕齐为大夫。八世仕齐简公。九世昭公仕齐威王。
    我们注意到,满公的儿子中有一个是在周王朝中央政府任职的,并且一直延续到5世思公。他们是不是作为质子,当事双方很难拿到桌面上讲。但,我们不得不考虑质子这个因素。在那个年代,这种情形太普遍了。后来的秦国那么强大,秦王也有将自己的儿子送往其他诸侯国当质子的,大名鼎鼎的秦昭襄王,就曾在燕国当质子,以及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也曾在赵国当质子。但是,你东防西防,家贼难防,周武王不是才死,他的两个弟弟就反了吗?天下初定,从周武王这方面来考虑,必须要留一个满公的儿子在身边做质子,防你陈国谋反。从满公这方面来考虑,也要留个自己的人,好掌握朝中的信息,及时向自己汇报。丹公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质子难当,大家都知道。作为质子,必须要韬光养晦,尽量让大家忘掉自己是陈国的质子这一身份。所以当满公去世赐谥号胡公时,丹公以谥为姓就顺理成章了,一来告诉大家,自己和陈国没有关系,二来要自己的儿孙记住自己是满公的嫡系后裔。到了六世以后,丹公这一支已经和陈国很疏远了,所以七世祖高昌公才有可能离开周王朝去齐国发展,质子谁想当啊!
基于以上考虑,所以我认为宗谱中所载:“满公长子丹公,字犀号申公,以谥为姓曰胡丹”是完全可信的。至于于说丹公以后的世系中有很多缺漏,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目前我们不能解决的,就指明哪里有缺漏,哪里不合理就是了,千万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无缺就去接玙公,这种弃宗丢祖的行为,遗患无穷,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出现以后我胡氏后裔胡乱攀附名人,乱认祖宗!我们能不慎之又慎吗?
    《夏商周年表》不也是不完满吗?年表中夏代就没有一个王的具体在位时间,商代也缺了好几位的王的在位的准确时间。难道“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们就不知道去拿
《竹书纪年》中的记录来补全吗?他们为什么没这么做?因为有缺漏、并且是正确的年表比完美无缺的年表更可信,更权威!同样的,有缺漏的正宗的胡氏世系,比完美无缺的拼接出来的、杜撰的世系更可信,更权威!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8-06
楼主分析虽不敢苟同,我认为指出了远祖世系本来就迷雾重重,孰对孰错并非一文就可定论,关系到统一世系源流必然会消 失各种流派学说,究竟是玙公得姓,还是丹公得姓,还是关公得姓。。。这些流派都应保留,留与后人去了解和研究,观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姓和氏是两个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贵族才有氏,平民是没有氏的,姓在春秋时期时才在各氏里作为派系的区分出现,到战国时期,平民也慢慢地有了姓,姓在汉朝以前其实是一直在变化中,流传到汉朝时期才基本固定下来,氏和姓也渐渐的变成了一个概念,才合称为姓氏,汉朝之前的姓氏源流要想弄得明明白白,非一言两语就弄得明白的
   务实      求真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8-06
回 胡阳红 的帖子
胡阳红:楼主分析虽不敢苟同,我认为指出了远祖世系本来就迷雾重重,孰对孰错并非一文就可定论,关系到统一世系源流必然会消 失各种流派学说,究竟是玙公得姓,还是丹公得姓,还是关公得姓。。。这些流派都应保留,留与后人去了解和研究,观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姓和氏是两个概念,春秋 .. (2016-08-06 00:04) 

楼上的说的太对了。汉以前的世系,尽管有缺漏,或者自相矛盾,我们都不能随便丢弃,我们能做的就是照实抄录,留与后人去了解和研究。就像台湾一样,老毛老邓他们都没统一,你今天统一不了,不丢人,完全可以留给后人去统一!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08-21
回 胡久仙 的帖子
阳红、久仙两位宗亲说得好!重在当今。
鄂冶胡長進(huhu25078)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0-04-14
通过寻找中发现别的姓氏中所提到的关于胡氏在周朝:
程休父,西周宣王时人,史称程伯休父(程伯休甫)。父,一作甫,"休父"为其字。重黎之后,和叔(即伯符,又名乔伯)玄孙,袭程国君主。周宣王时官至大司马,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因从征淮夷有功,克平徐方,功勋卓著,改封"安定侯",封地改在咸阳附近程邑。周王室允许其后代以官职为氏,和以邑为氏。休父长子仲庚后代以官职为氏,其后遂成司马氏;次子仲辛后代就邑为氏,称为程氏。
伯符第五世程休父,淮夷叛逆,宣王诏尹氏命公为大司马,将兵伐之,克平徐方。诗人作常武诗以美之。自伯符公以下皆世爵,至公失官后仕周为大司马,得袭封宣王时,从征淮夷有功,改封安定侯。故程氏有广平、安定二望。墓在程国上冈去国二十五里八保庄三丧合葬。妣安定胡氏,生二子仲庚、仲辛。

诸葛村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