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98阅读
  • 0回复

侨乡玉壶镇中村的“联合国秘书长”胡兴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1-09-21
侨乡玉壶镇中村的“联合国秘书长”胡兴虎
2011年09月19日 08:16:2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1/09/19/017852630.shtml
  

  68岁的中村党支部书记胡兴虎当了20多年的调解员,周边村民时常主动上门找他调解纠纷。苏巧将摄

   浙江在线09月19日讯 初见胡兴虎,他身着洋气的短袖polo衫、西装裤、牛皮凉鞋,左手戴一只手表,右手系一条金链子,一副体面的侨眷模样。在文成县玉壶镇中村,他还有个体面的头衔——村党支部书记。

  68岁的胡兴虎已过了退休年龄,原本可以和其他村干部一样,去意大利看看经商的两个儿子,顺便也见见世面。可他却总有个借口:“村里的事不能没有我。”这话没有言过其实,确实,在村里,他一个人,往往要扮演三个不同角色。

  靠着孜孜不倦的调解努力,他获得了“县十佳人民调解员”、“省级优秀调解员”等30多个荣誉,而中村也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民主法治村”。

  公平调处纠纷20多年

  胡兴虎当起“和事佬”,是在1989年。

  那一年,村集体办的五金厂亏了两三万元,倒闭了。村民胡永多和胡永发的院子紧挨着五金厂,两人都想占用厂里零星的十几平米地,吵着把事闹到了村里。

  那天村长在忙,就让当时当出纳的胡兴虎先协调。胡兴虎一查一问,发现那块地没有产权,按理是归村集体所有。但该地块又和两村民的院子交错在一起,没人能定夺到底该归谁。最后,胡兴虎和村干部商量,这块地归两户村民分用,两人把“租金”交到村里,这让村里和户里都满意。

  经过这次调解后,村里有什么矛盾,“村两委”就让胡兴虎去办。胡兴虎也有能耐,这20多年来,就凭着一张嘴,从未让村民的矛盾纠纷出过村,即使碰到再“刺头”的人,也能调处得心服口服。

  2008年,玉壶镇中村塘下街及上垟巷的9间两层矮房,拆后计划翻新,但塘下街7号户主罗红的“刁难”,让工程一拖就是3年。从当地的辈分上说,胡兴虎得管70岁的罗红叫“外婆”。罗红不识字,因此也不太讲理,但胡兴虎自有“公平”留下的名气,所以他参照老房规划图,丈量清楚后经过多方协商,最后把公用的5.8平米地归9号户主,7号户主罗红拿到5.8万元补偿金。今年8月16日,终于达成了和解。

  “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这是胡兴虎20多年调解工作中的“口头禅”。玉壶属山区,常住人口以务农为主。“村民心里的小算盘我最清楚。”自小就在地里摸爬滚打的胡兴虎说,这20多年来,他调解了600多件纠纷,牵涉到两千多位村民,但家长里短都逃不出农民的那些事。而村民对胡兴虎的评价也是脱口而出:“公道!”

  玉壶镇综治办负责人富法成,把胡兴虎当成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他欣赏胡兴虎调解“不打官腔,不绕弯子,不踢皮球”,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这也让中村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

  侨乡“联合国秘书长”

  玉壶是侨乡,从镇里走出去,分布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达到4.12万人。中村作为玉壶镇中心村,95%的家庭都有人在国外打拼,俨然一个“小小联合国”。村里一些土地、宅基地、林地纠纷,也在不经意间升格为了“跨国纠纷”。而调解这些纠纷的胡兴虎也俨然成为“联合国秘书长”。

  去年10月,一封来自意大利都灵市的证明信,就让中村“兄弟老屋之争”起了波澜。信中说:“老屋是祖上遗产,当时父亲死后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遗产作五股份。”信纸上盖有“都灵华侨华人联谊会”的印章,持证明信的是远在都灵的余式坚,他赶回玉壶想要回弟弟余式真居住的老屋。“无论亲戚还是邻居,都证明老屋已经分给了没出国的弟弟余式真。”胡兴虎说,多方调查之后的证词和证明,让余式坚口服心服,眼看着一场“老屋之争”险让兄弟反目,最终在胡兴虎的努力下化干戈为玉帛。

  “做华侨调解工作得有两个‘准头’。”胡兴虎说,首先要看“准”人,华侨说什么话,得听出“话里的话”。然后自己开口要“准”,让别人听出水平,而不是被看扁。正是如此,经胡兴虎调解过的华侨,会说胡兴虎说话有底气,听得没有怨言。

  胡兴虎有本《会议记录》,记的都是这几年他调解成功的矛盾,平均每年不下30起。“他不仅是中村的调解能人,也是玉壶的调解‘专家’。”玉壶镇党委书记刘一灵说,如今,胡兴虎借助他的“名人效应”,已经跨村调解了。

  “他说话头头是道,让人听了很佩服。”51岁的玉壶镇上村村委会主任胡从欢说,就在上个月,上村就请胡兴虎解决了一起跨村纠纷。原来,上村玉北路老房翻建时,上村村民胡从汉家的9厘米中墙,被隔壁朱坪村村民胡从铣做砖墙时占用,胡从汉觉得自己吃了大亏,“闹”到镇里要干部给个公道。胡兴虎一出马,胡从铣二话没说就自费补上中墙,并提出归双方共同使用,双方承诺不以此事再挑起事端。整个调解过程不到1小时。

  看着胡兴虎天天在外面跑,小女儿胡小媛心疼不已,但胡兴虎并不在意:“等到村民觉得我年龄大了,我就自觉‘下岗’”。

  中村的“家和万事兴”

  “矛盾纠纷调解和事,邻里和睦也让中村发展‘开花结果’。”中村党支部副书记柯文海说,胡兴虎已经连续当了3届村委会副主任、3届村委会主任、两届村支书,每次都是高票当选,就是因为他不仅把矛盾理顺了,还把中村发展搞好了。

  “我下山后生活有出路,多亏了胡兴虎这样的村干部,”村里57岁的“下山移民”胡志军告诉记者,去年搬下山没钱盖房,胡兴虎安排他住进了村里的老年公寓,不仅享受水电费全免的待遇,还为他在村里的工地上找了份“零工”。胡志军说,像他这样住进老人公寓的16位困难户,胡兴虎把每一个都放在心上。

  在中村“村两委”办公楼,墙上贴着一封封感谢信,这也是胡兴虎兢兢业业为村里办实事的缩影。记者看到其中一封信这样写道:“我女儿在意大利10年,距离的遥远增加了我对她的思念。自亲情视 频互动建立以来,我是这里的常客,现在我能经常看到我的女儿。”信中所提的“亲情视 频”,就是中村在2007年组建的“视 频互动平台”。

  “亲情视 频”不仅成为村里2500多位华侨和侨属们互诉亲情的“连心桥”,也成为上千万侨资回流的“指向标”。在一次视频聊天中,胡兴虎与在意大利经商的好友蒋运泽,谈起了村里要建西江大桥的事。得知村里460万元的工程款还差一大截,蒋运泽当场答应要捐资100万元,为家乡建设做点贡献。没多久,意大利汇来的100万元工程款悉数到账,西江大桥建设顺利推进。

  几年来,依靠中村“视 频互动平台”,总计2000多万元的侨资流回山沟沟,投入公益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你看村里通到家家门口的水泥路,横跨玉泉溪上的大桥,还有溪边投资100多万元的景观工程,都有华侨捐资。”柯文海说,地处中村的玉壶镇医院,还有“意大利楼”、“巴黎综合楼”、“荷兰门诊楼”,就是村民为感谢华侨捐资而命名的。

  刘一灵告诉记者,华侨资助家乡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只有村里没有矛盾纠纷,村干部耿直能办事,他们才不会有顾虑。正因为胡兴虎这样的村干部让人信服,不仅公益事业搞好了,村民的生活也在基础设施的完善后,变得活越来越好。

   来源:温州日报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