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安徽蚌埠司马庄胡氏四修宗谱专版
胡本群发表于 2011-03-04 15:48
,传世至20世,人口达5500余众。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长房二世祖兆祥公次子庆邦公,审时度势,率弟庆安公,侄民璋公迁往马头城西南7里之白衣庵(今马城镇白衣村)居住发展。随后,三世祖庆安公在崇祯末年(公元1644年),由白衣迁往今凤阳县官塘镇凤淮村胡家发展。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五世祖福善公,在其父民璋公去世(公元1661年)后,由白衣迁往马头城东南3里之杨庄(今马城镇南胡)发展。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庆邦公次玄孙盛安公之子,八世祖康朋公,又自白衣举家迁往今凤阳刘府镇胡桥村发展。庆邦公长玄孙德安公裔,仍在白衣发展。长房兆祥公后裔,现分居在怀远县马城镇之白衣、南胡、殳李、凤阳县刘府镇之胡桥、官塘镇之凤淮、大庙镇之皇陵等村镇。
清顺治十一年甲午(公元1654年),长房寅璋公孙,六世祖寿远、寿本两兄弟,自凤阳司马庄迁往定远西能仁寺、靠山集发展。长房守璋公传至十世瑞公、君公两兄弟,瑞公仍居司马庄,君公迁往今蚌埠龙子湖区龙河集,传至十二世天朝、天信、天君兄弟三人,始有发展。上述支派,是司马庄长房恒茂公之后裔,传世20世,人口达4600余众,也算是名门望族也。
我蚌埠司马庄胡氏,自裕隆公开基以来,已历时500年,传世21世,人口30000众。今分居在蚌埠、怀远、凤阳、定远、长丰等地,虽支分派别,实为一本,都是裕隆公一人之后裔也。巧合的是,经历的时间,正好赶上"500年前是一家"的那句古话。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是家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和正史、方志一样,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目的功能,就在于追源溯流,祟祖敬宗,统一世次,分清昭穆,收族归宗,和谐发展。因此,人们都十分看重家谱和家谱的续修。
我蚌埠司马庄胡氏,此次续谱,是为四修。酝酿在清明祭祖时,敲定在安徽省第二次胡氏宗亲联谊会后。由怀远派大房、三房后人发起。此次修谱,族兄本政,族侄林武、林海牵头,族叔祖在悦,族伯们华政、族叔宗禄、宗亮、继成、宗成、建远、族兄本照、本新、守文,族弟守富、本祥、宝平、本利等鼎力相助,族人更是热烈响应,大力支持。于2010年4月24日召开各支派代表会议,成立四修编纂委员会,聘请胡华政、胡武田(长丰)为编委顾问,胡本群为主编,胡林桂、胡传毛、胡宗田、胡林东为副主编,胡本儒、胡宗亮、胡在悦、胡宝平、胡本玉、胡本坤、胡宗富,胡家祥,胡长涛,胡桂华为编委。胡守红、胡军、胡成洋、胡传尧、胡守培、胡守柱、胡本奎、胡成宝、胡干业、胡守朝、胡松、胡军业、胡东光、胡龙业等长丰宗亲为特约编委。随之,展开函调采访工作。5月18日,在马城镇中心小学办公楼上挂牌办公,编辑人员开始集中编纂。炎炎夏日,编撰人员白天晚上连轴转,到9月18日宗谱拿出初稿,交付印刷厂。可谓是速度空前,功不可没。
此次修谱,本着自愿入谱的原则,惜长丰二房,定远大房一支未参加进来,这是美中不足之处。好在现在交通、通讯方便,我们彼此之间,都有来往和交流。我想,在全省胡氏创修《安徽胡氏通志》的大背景下,我蚌埠司马庄胡氏通志、通谱的编修,也一定会指日可待也。
按照惯例,修谱总得有序,编委会嘱我写序,我自知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再三力辞,可是族人坚持错爱,也只好滥竿充数了。对讹错处,请宗亲批评,更盼后来贤者完善之。
是为序。
中共党员大学生司马庄胡氏十七世孙本群小明氏敬撰
二0一0年八月于怀远马城
上一页  (2/2)
回帖(43):
43楼:越国公庙碑记
明•胡翰
越国公有庙,故参知政事胡公之将士,泊邦人之所作也!公殁 ..
42楼:胡大海家世的兴衰
胡大海,字通甫,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后迁居钟离(凤阳)司马庄。胡大 ..
41楼:越国公新庙记
明•宋濂
大夫之遇于时也!生使人怀之,殁使人思之,且建庙食于其土 ..

全部回帖(43)»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