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泾县溪头龙坦胡氏来源探讨
南山发表于 2011-09-18 20:52
志生楠、桂,同登宋咸浮进士,为学四子晖十六世孙。
旌德郎坑始祖有三,自泾县石门迁入,有三之父汪生,宋庆元间居泾县石门,汪生八世祖为清华始祖学,有三五传泰定间,裔孙避匪乱,一迁南坦,一迁西水,一迁下怡,至乾隆合谱人数上千,谱载:学公六传、宋忠简栓,授龙图阁学,士斥奸除倭,名垂青史,此乃误载,芗城简铨,非清华常侍学裔孙,需改正。字派:传家惟有德、道义国之珍、继述昭光绪、贻谋奕世新。说明六此二十字为永远世次,自首至尾周而复始,世代相承。
徽州旌川上洪始迁祖琼,宋南度后自婺源清华迁入,至清乾隆参加宁、珍、学三派合修通谱。
太邑(旌德县内)西乡白沙岭始迁祖沿德,自婺源迁入,传三世国胜,浙置田产至乾隆二十四年续谱称“人丁盛”。
宁国皇金山始迁祖完,自婺源迁入,举进士,御史中丞,升两节度使,致仕归,金山沃野,命第六子文道貌岸然卖田筑室肇基,余五子守祖业者迁歙县、绩溪、旌川、宣城、泾县者,惟此第六子最盛。
无为濡须始迁祖昭堂、定堂、元明鼎革,避乱从歙县胡村,带谱肇基濡须。胡村始祖珍,乃清华始祖学之兄,朴射瞳第十二子,福支裔,昭堂九世孙君美,官授正四品清康熙辛卯(1711年)依谱稿创《无为濡须宗谱》修《九世无(无为)谱》称著于时,惟其《原世族》称:尧帝之了采食于胡,而胡遂封得姓,安定其郡,与宁、珍、学三支联修《胡氏统宗谱》载:“满庶子旦以满谥胡为氏”大异待考。
泾县榔桥镇王利民整理,因世系复杂,年代久远,缺少资料,以上仅供参考,有机会当面谈。
2008年9月29日
此博文字多处有误,请读者自斟。南山注 2011.09.18
龙坦胡氏家乘八卷,(明)游轮纂修,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重修龙坦胡氏世谱不分卷,(明)胡佐游北涯纂修,明万历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9351.htm
胡朴安(1878~1947) 文字训诂学家。原名韫玉,字朴安,安徽省泾县人。他从事汉语文字和训诂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几十年,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著有《文字学ABC》(世界书局,1929年)、《中国文字学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37年)、《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939年)、《俗语典》(主编,上海广益书局,1922年)、《中华全国风俗志》(上海广益书局,1923年)等。此外,他还著有《中国言语变迁的痕迹》(《时事新报》上海,1928年12月20日)、《汉碑在文字学上之价值》(《时事新报》上海,1929年1月17日)、《中国文字之发生与变迁》(《中国学生》1936年第2卷第1~4期合刊)、《声韵略论》(《文风》1936年第3期)、《从文字学上考见中国古代之声韵与语言》(《学林》上海,1941年第9辑)、《文字学之价值》(《学术界》上海,1944年第2卷第5期)等论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997190100n3n6.html
胡寄尘(1886~1938)字怀琛,别署季仁、季尘、有怀、秋山。泾县溪头都人。早年毕业于上海育才学校。辛亥革命时,曾协助柳亚子编辑《警报》。该报是上海出版的一种战事号外,每天出版二至三期,主要报道武昌起义消息,用绿、蓝、红、黄、棕、黑等各色油墨印刷,每天不同,上海光复后停刊。民国元年(1912年)在《神州日报》工作,因不满该报当时的保守态度,辞职后转入《太平洋报》任编辑。柳亚子离开后,即接任该报文艺版的主编,直至停刊。善写短篇小说和诗词,对于老庄、释道也无不精研。服务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多年,曾继叶劲风主编《小说世界》,颇获文艺界好评。民国21年(1932年)上海通志馆成立,馆长为柳亚子,他与其子胡道静均为通志馆骨干人物。后又与通志馆同仁一起,成立上海通社,在上海《大晚报》编辑出版《上海通》周刊。八一三事变后,淞沪沦陷,因久病兼忧国而壮年去世。著作有数十种,如《小说革命军》、《胡寄尘小说集》、《中国诗学
下一页上一页  (2/3)
回帖(8):
8楼:胡道静先生传略
作者:虞信棠

《农业考古》编者按:我国著名科技史和古典文献专家 ..
7楼:http://www.airiti.com/teps/ec/ecjnlarticleView.aspx?jnlcattype=1&jnlptype=1&jnltyp ..
6楼:[转载]泾县胡氏藏书世家(2011-05-15 14:46:12)转载▼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泾县胡氏藏书世 ..

全部回帖(8)»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