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访古寻幽走溪头
hslxhns发表于 2016-09-06 15:08
姓十甲每年轮流主持。在万年台墙壁上,仍留有戏目约百余出,班社有长春、四喜、双喜等,主要剧目有《百忍图》《端午门》《打樱桃》《黄鹤楼》《渭水河》等,同一时期胡氏家族又增定于每年四月十八日祭祖庙会,六月十八日祭牛王庙会,各路戏班浩浩荡荡,云集溪头、西阳,增添黄梅戏、木偶戏、皮影戏、大鼓书等在万年台纷纷粉墨登场,尽情展示,引得台下观众欢呼叫好,四邻八乡的乡亲也争先恐后地赶来助阵,一时人声鼎沸,万头攒动,热闹非凡。
胡氏家族建造的两座万年台,规模宏伟,装饰华丽,采用高台砖木结构建造,台顶后部这重檐歇山项,前部为单檐卷棚式,观众可以从戏台之三面看演出,戏台台面高出地面2米,这不仅便于看戏,而且留有地下室空间,这是古代一种人造的起共振作用的喇叭箱。演出时台下放上水缸,可使声音洪亮,其中外西阳万年台,还采用了斗拱穹窿天花藻井,更便于演员唱腔声音的扩散。在结构上还采用了少见的童柱,它悬在空中,支撑前后左右相连梁枋,扩大了演出的空间,增加了戏台的外美观。整个万年台的童柱、梁、枋、檀、屏门和格板上均有均细的木雕图案,尤以正中屏风上的两米见方的大“福”字,更是赫然醒目。可惜的是,由于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
里西阳万年台已经毁圯,仅存遗址(现已修复),但从精美的外西阳花戏楼的造型上,人们仍然能感到里西阳花戏楼的影子,也能感觉到当年胡氏家族造台时的虔诚以及庙会的盛况,更能感受到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建筑的艺术水平。130多年过去了,这座经历风雨变幻的外西阳花戏楼仍然熠熠生辉,传承了深厚的古文化底蕴。无论是建筑风格、审美价值,还是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它都能称得上是古建珍品。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上一页  (2/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