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老照片】知青轶事
hslxhns发表于 2016-09-10 11:05
,她对我特别好,主动把我的衣服全包了,身材矮小,满脸童稚的她干活是一把好手,温和、贤淑,是那个年代农村女性特有的品质。(后话:她生有一男三女,可能过早的承担生活重担,以后患有肾结核,三十多岁的她就撇下家人,过早的离开人世。)务农
首次干农活印象特深。第一次穿草鞋惹得全队男女老少的目光都集中到我的双脚。特白肤色的脚和草鞋确实不搭,难怪大家把我看成另类。
安排的活是拖牛栏,实际上就是清理垫栏的稻草。我战战兢兢的跨入臭烘烘的栏里,浸满牛粪混合稻草受挤压汁水透过草鞋底,从脚丫渗出。脚趾缝隙被染成褐色,怪怪的,特滑稽。以后的几天都是拖牛栏,很脏,气味不好受,但逐渐也习惯了。收工时,尽管到30米外小河里洗上多遍,仍觉得身上骚臭。
冬季农闲,加上68年大雪接踵,牛栏拖完后基本上没有安排农活了。当年分红时我一共干了12天,一天一个工,一个工一块钱,得到了人生第一次劳动所得12元。
那时我特瘦,身高173厘米的我体重基本稳定在105斤,腰围一直是1尺9寸半。而同时插队的小水体格粗壮。下放知青每人有185元的安置费。安置费可以用于购买农具。徐队长给我们每人打了挖锄和草锄各一把,而我的挖锄和草锄基本上一般大,而给小水的挖锄却是重量级的。在他眼里我可是不能干活的。
我以前干的最重的活就是水井里提水,农事确实没有经历过。记得一次随大家到桃源扛毛竹,别人扛3根,而我只能扛一根。扛毛竹可不是容易事,山路弯曲,竹子长,不是前挡就是后碰,简直寸步难行,狼狈不堪。后来还是同行的社员将竹梢砍掉,才跌跌冲冲的将竹子扛回。一过称只有60斤。而别人都是150斤以上。别人12分工,而特别恩赐的给我记上8分工。整劳力10分工,妇女和半劳力8分工。
其实,给我妇女的工也不亏。和女社员干活插秧我位置必定在前(那时五步退),除草我位置肯定在后。我有父亲接济,不富有但也不缺钱,所以我并不在意。
彻底改变我的印象的是一次在翻晒存稻的晒场。休闲时他们在玩长条板凳上两端各坐一个社员。双手交叉握住板凳腿的横档,连人带凳提起。好像村里只有3个人能提起。我轻易的提起了。他们又换了两个最壮的,我又一次提起,还故意的不离底多次提起......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是队里力气最大的人消息疯传,当天我的工分就提上了整劳力。尽管我农活成效依旧,但大家口服心服。因为在社员会上,徐队长曾说:“谁不服就和他比力气!”
在农村我学到不少技术。除草一拖二推,捞地垄中高边底,栽种留灌水坑,烧灰做底开风槽中心填土要薄等,现在有机会我还指导别人呢?我铲的田埂三锄三线笔直,垛田埂很是美观......板车
细活我不行,但力气活我行!
1969年底太平湖开始储水,乌石属淹没区,上级确定后靠。大批的房子需拆迁移建。乌石离最近有公路的老广阳也有30多里,原来搬运货物大多数是肩挑。印象中,乌石供销社的进货都是章家三姐妹挑的,小妹章翠珍好像只有14、5岁,无论晴雨从夏村到乌石总看见她们的身影,几个姑娘幼稚的肩头承担起整个公社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大宗的货物搬运困难。于是就引进了板车。
板车对封闭的乌石来讲可是个新鲜事情,许多人都没有见过,木匠也不会打造。好像队里计划分配了5副板车轮,木匠千辛万苦的配上木架,因此拥有了当时最先进的搬运工具。
尽管我以前也没有真正拉过板车,但在学校拉垃圾时摆弄过。所以我和小水就是当然的师傅了。我们力气大,有巧劲,特别是拉木料之类的长物,优势凸显。记得一次我拉石头竟然载货2000多斤,许多人家都争要我替他们帮忙。
建房需要石灰,那需要到40里外的石台县六都购买。中途有一个叫回驴岭的地方。关于回驴岭,地名还和诗圣李白有关呢?传说当年李白骑着毛驴游到这里,因山高坡陡,畏惧返回而得名。
石灰是用麻袋装的,上岭还好,下坡特陡。只好将背脊顶住,使劲将尾拖贴紧地面,艰难的移下。路面不平,板车将背部皮肤磨破,蘸上从麻袋中蹦散出的石灰,烧的火辣,滋味可真的难受。<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上一页  (2/9)
回帖(1):
1楼:同学聚会
自1966年5月以后基本上就停课投入到文化大革命中去了。1968年太平中学初中68、67、 ..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