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安徽桐城孝义堂胡氏简说  之一 :世系源流
胡劲松发表于 2017-05-25 21:32
畔就是鄱阳湖。瓦屑坝原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无数陶片堆积而成的一条长坝,故过去称“瓦屑坝”。据考证,这里曾是古代鄱阳湖地区的水运交通枢纽,繁华的陶瓷工业区,这里的陶瓦曾销往全国各地乃至皇宫,后因黄巢起义,战火四起才导致衰落,这里连绵10公里的瓦屑陶片,就是历史的遗证。自洪武三年起,江西大批的移民,一次次在瓦屑坝这个古老的码头上集中,再通过鄱阳湖进入长江,向东进安庆府至桐城、潜山、池州、凤阳等地;向西又入黄州府到麻城、黄安、蕲州等地,最后被转到四川的也不在少数。因年代久远,移民后代随着传说的递减,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将记忆的思路定格于他们的出发地--瓦屑坝,似乎“瓦屑坝”成了原居地,这是一种思乡情结的归宿,就像华东等省区只记得“大槐树”一样。实际上瓦屑坝移民原居地分布在明清时期的饶州(鄱阳)、南昌、吉安、九江四府。据史料考证,600年前,从瓦屑坝移民共210余万人口,这里也成了中国移民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迁徙集散地。史家称“北有山西洪洞大槐树,南有江西鄱阳瓦屑坝”。瓦屑坝与“大槐树”并列成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首。单以安庆为例,瓦屑坝移民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公元1370--1417年)历时48年。到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安庆42万居民有28万来自瓦屑坝。据清初桐城派学者朱书说“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这些大量的江西移民背井离乡到达安庆地区以后,可心中始终抱着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的幻想。因此,当时那些移民过来的老人们在去世后,按照逝者的生前遗愿,棺木暂时停柩于地面,不要入土下葬,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魂归故里。可是年复一年,天长地久,人们觉得回迁无望后,只得再埋入土中,这样慢慢就形成了安庆地区在全国独有的丧事厝、葬分开进行的习俗,直至2014年初安庆市启动殡葬改革后才被取消。

在明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大规模迁徙移民的社会背景下,58世祖万二公支下的61世祖良一公、良二公(胞兄弟,59世再五公孙,60世魁二公子)率子庆一公、庆二公、庆三公(62世祖,胞兄弟,良一公子)和觉清公、觉荣公(62世祖,胞兄弟,良二公子);62世福一公、福二公、福三公(胞兄弟,59世再五曾孙, 60世魁一公孙,61世瑞四公子)和秀一公、秀二公、秀三公(胞兄弟,59世再一公曾孙,60世魁三公孙,61世七一公子)等十余人由江西饶州胡村,经鄱阳瓦屑坝迁徙移民到安徽桐城生息繁衍(《皖桐觉林安定胡氏宗谱(首-下)》卷“纂修家乘自序”有详细记载),后以其不同的居住地形成九大不同的派别:蒿墩派(今姚坂、许嘴一带);练潭派(今练潭);三安派(今青草、吕亭、范岗一带); 觉林派(今徐河);黄荻派(今怀宁); 新丰派(今怀宁马庙、潜山三妙、桐城徐河一带),陡岗派(今新渡永久);竹林派(今安庆江心州、怀宁高湖、潜山后冲一带)、西城派(今城西)。新近又发现了松山派(今桐城嬉子湖松山一带)和大丰派(今安庆市宜秀区杨桥一带),目前最新合计11大派别。以上各派别除蒿墩、练潭派以第61世良一、良二公为桐城始迁祖外,其余均以62世福一、庆一、庆三、秀二、秀三公为桐城始迁祖。

桐城胡氏孝义堂由饶州迁桐溯源图系
桐城胡氏孝义堂觉林派始迁祖庆三公资料安徽桐城孝义堂胡氏从明初洪武年间江西饶州胡村迁徙移民到桐城至今已有630年左右时间,由当初父子、兄弟10余人到桐城后生息繁衍,迄今人丁约3万余人分居祖国及世界各地,其中觉林派人丁近万人,是目前孝义堂胡氏人丁最多的,约占孝义堂胡氏总人丁数的三分之一,真可谓是安徽桐城孝义堂胡氏蒙先祖余荫而瓜瓞绵绵,尔昌尔炽。
兴建恢复中的觉林寺组成部分之一的大雄宝殿
注:  桐城胡氏孝义堂“觉林派”派名是以觉林寺命名的,觉林寺在野狐墩南(今桐城市新渡镇合城村境内)。 传说清末以前的觉林寺规模宏大,鼎盛时期住有99个和尚,一旦超过99个和尚的多少个就会圆寂掉多少个,和99座僧舍
桐城胡氏孝义堂由饶州迁桐溯源图系
浏览大图
安徽桐城胡氏孝义堂总祠堂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胡公满
浏览大图
胡公满
浏览大图
兴建恢复中的觉林寺组成部分之一的大雄宝殿
浏览大图
兴建恢复中的觉林寺组成部分之一的大雄宝殿
浏览大图
兴建恢复中的觉林寺组成部分之一的大雄宝殿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觉林寺规划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上一页  (2/3)
回帖(1):
1楼:笔者世系表(桐城胡氏孝义堂觉林派璧公四房房下支系)

一世阏父  二世胡公满  三 ..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