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元代诗人、作家-----浙江东阳东南湖胡氏东湖十一世祖胡助公年谱表共计11页
胡正良发表于 2009-04-13 11:23
。至正二年(1342),胡助再度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三年(1343),朝廷诏修辽、金、宋三史,总裁官为张起岩、欧阳玄、吕思诚、揭傒斯等。“一时后生奔竞图进,挟势求为之。中书总史事者,往往视人情选择非才,贻笑当世。”作为翰林国史院的编修官胡助却不能参与修史,未与选的同僚怂恿胡助一起提出辞职,胡助以过去修史“不有人祸,必有天刑”且韩愈职在史馆也不肯为史为例,劝勉同僚不必计较是否与选,他这种淡然处之的心态,深为同僚所敬服。至正五年(1345),胡助擢太常博士,时六十八岁。也就在这一年,胡助告老归田。他的《告老得请留别诸公》诗表达了他致仕时的心境:“来往京华三十载,自怜孤苦傍人门。白头始遂归田志,朱绂新承致仕恩。上苑莺花春梦老,故园松菊晚香存。太常博士古官职,赢得虚名遗子孙。”



婺州为理学之乡,素有“小邹鲁”的美名,胡助出于是乡,其受到理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和多数婺州文人一样,胡助也强调道统和文统,他在《纯白先生自传》中为自己“好文辞懒著书”辩护时说道:
道六经而文不六经者有之,未有文六经而道不六经者也。道其体也,文其用也,体用一原,文所以明乎道者也。斯道也,自尧、舜、禹、文、武、周公、孔子、颜、孟既没,而不得其传。至宋,濂洛诸大儒起,唱鸣道学,以续其传。南渡,朱、张、吕三先生继起私淑,其徒相与讲贯,斯道复明。而朱子晚年,又集诸儒之大成,然后圣人之道昭揭日星,诸子百家之言折中归一,如水赴海,学者唯当服行而已。若夫近世著书之士,徒剽窃古人糠秕,或执己见穿凿其说,是书之蠹也,何补斯道邪?
元代后期,理学已上升为官学,如果没有深厚的儒学修养,胡助不可能有三度为儒学学官,两度为翰林国史院
编修官的经历。不过,我们在指出胡助受到理学影响的同时,也应看到道家思想对胡助的影响。与被誉为“儒林四
杰”中乡友柳贯、黄溍不同,胡助是一个有着浓厚道家色彩的儒家文人。表现在:
1.“纯白道人”的自号表明胡助对《庄子》思想中那种原始、真朴、恬静、没有机心境界的认同和向往。《庄子’天地篇》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见一个菜农为了浇灌一片菜园,竟然不辞劳苦凿开一条隧道入井,用瓮取水浇灌,费力多而见功少于是,子贡出于好意建议那个菜农改用机械灌溉,说这样可以事半功倍,不想那菜农听后很不高兴,说:我从老师那儿听说,用机械操作必然有机巧之事,有机巧之事必然有机巧之心,如果机巧之心存于胸中,那么他的心就不可能纯净洁白,心如果不纯净洁白,就会导致心神不定,如果心神不定,则原有的道也将失去。我不是不知道用机械灌溉,只是羞于用它罢了。子贡听后,惭愧得不敢作答。《庄子》这个故事的实质是对儒家文明的解构,而胡助却从中拈出“纯白”二字作为自己的号,不能不说他受道家思想影响之深。
2.《大拙先生小传》是一篇充满道家意味的寓言小传。大拙先生虽然有名有姓,但实际上是胡助自我的化身。他看似像一个儒者:“恒以孝悌忠信语人,独好儒学 “间与释老二氏游,而不崇信其法。”实际上更像庄子之徒:“尝自吟大拙诗曰:‘我有大拙,知巧灭绝。不贵王侯,不爱田宅。衣冠不饰,饮食不择 五湖四海,到处为客。一片襟怀,风月白。,世莫测其何如人也。”这篇文章作于胡助晚年,观其内容也并无什么特异之处,而胡助这么写,无非是想表明他对道家出世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
3.胡助的朋友黄溍曾撰文指出陶渊明的诗文不能用来说读,因为陶渊明的诗文有浓厚的出世思想,与儒家提倡积极人世的精神背道而驰。但胡助却毫不隐瞒他对陶渊明诗文的喜爱,他借大拙先生的口说道:“醉后,喜诵陶渊明《归去来辞》和苏子瞻《赤壁赋》,慨然慕其人。”在《自传》中也说道:“诗好渊明、山谷之诗,怡然自得于心间。”
有一点奇怪的是,像胡助这样一个两度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的人,《元史》的编纂者们似乎没有理由不为其作传,何况《元史》的总裁官宋濂、王神与胡助为
下一页上一页  (2/11)
回帖(5):
5楼:不知道这个胡璋是不是就是我们的始迁祖?
我们的始迁祖,从行来说,是全(还有单位人旁)98 ..
4楼:古戈宗亲:
非常感谢你的关注,原件就不是很清楚。
不过可以双击扫描 文件,缩小后再 ..
3楼:元代诗人、作家-----浙江东阳东南湖胡氏东湖十一世祖胡助公年谱表,是篇难得的资料。可能是扫描 ..

全部回帖(5)»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