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珲故居黄山区谭家桥罗村碧山考研记事
hslxhns发表于 2019-06-30 08:57
财源,出水口建筑风格都是设置有桥之类建筑,寓意加上锁,锁住财源。单拱的“绿柳桥”,红砂岩砌筑,桥长八米多,宽五米,高离溪沟约六米多。桥南北走向,横跨凤溪河。注意到桥中拱券石上,刻三个阳文楷体大字是“绿柳硚”,而不是“绿柳桥”。查阅资料得知,“硚”和“桥”尽管读音相同,词义还真不同,如同歙县的“歙”,黟县的“黟”“硚”是地名用字。指的是湖北武汉“硚口”,用在此处,猜想区别不同于木质建材,而是石质建材。真佩服古人用心。“问余亭”建在石拱桥面,压在锁上,尽量让财源不外流。亭与桥的组合,如同廊桥。既方便了交通,又可供行人休息、乘凉、观景。一举多得,珠联璧合。将功能发挥尽致。“问余亭”砖木结构,下半部砖砌白墙,上部木质用材,桥门、过道南北走向,两侧设直棂木窗,依窗设置有仙人靠。门楣蓝底金字“问余亭”匾额高悬。得名“问余”缘由有二。一是史料记载:李白当年到碧山访胡晖,就在此处下马问过“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沿着山边石径向胡珲家走去。二是李白曾在碧山作《答山中人》诗,首句为“问余何事栖碧山”。故“问余亭”属于纪念亭。让家族世世代代都要记住“李白访祖宗胡珲”这段历史。“李白访胡珲”的传奇,是家族的荣光。亭内有两副楹联、其中的“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相传为李白所作;另一幅“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 相传为胡珲所作。千年古桥“绿柳桥”依存。“问余亭”是2014年冬黄山区政府重建的,恢复了旧貌,使承载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古迹得以重现。过亭,河对面亭旁两侧各竖有一块刻碑,下游一块则是黄山区区长方文辉书写的“重建问余亭记”。上游立碑刻写的是李白访胡珲留下的诗篇《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参观完“绿柳桥”、“问余亭”,大家以“问余亭”为背景,合影留驻这次碧山访胡珲故地之行。(左前:谢其宁、武延康、邵丽霞、胡福宏;左后:楚伟清、章安庆、胡宁生)离开绿柳桥,刘和满主任带我们去往胡珲故居。田间道路,条石铺设,很是讲究。从石头风化程度看来,年代久远,承载千年历史,留驻胡珲、李白、朱熹足迹。六、胡珲古宅胡珲古宅不大,刘和满主任告诉我们,现在还有胡珲后人居住。猜想历代得以维护修缮,古宅依存。而古宅前却是断壁残恒。古宅前院子竖立有三块条石,刘和满主任告诉我们这就是胡珲、李白当年的拴马石。感谢居住在祖籍胡珲的后代,正因为他们对祖先的崇敬,历代传人注重对祖基的保护,使1200多年来的历史今日仍然重现。安徽电视台曾在这里拍过纪录片。老宅后院子保留有石井圈,查看痕迹,年代久远,刘和满主任介绍是胡珲时代的老物件,原来在老宅门前,由于修建道路,才移到这里的。路上;刘和满主任指向石井圈原来的位置。宅基正向前三米外,有一口“半月塘”,传说这里就是当年胡珲养白鹇的“玉潭”,李白在这里看到白鹇特别钟情。开口向胡珲讨要,而胡珲趁机提出要为他编撰的胡氏家谱作序。一心求白鹇的李白欣然应许,于是就有了李白写的《乾己亥谱序》。兴奋不已的李白不仅作序,还赋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并序》。流芳千年古诗佐证了这段传奇。  “闻安定世家有双白鹇鸡,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长无惊猜。以其名而呼之,皆能就掌取食。然此鸟其性耿介,尤难畜之,因余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与余,惟求一诗,余闻之,欣然适意,援笔答之。“解余双白碧,易君双白鹇。白鹇白于雪,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如今塘尚存,但找不到“影照玉潭里”的感觉。池塘对岸,据说原有一棵“琪树”由于年代久远,现在也不见有踪影。七、寻找胡珲墓此行。若能寻找到胡珲墓地就圆满了,行前,刘和满主任询问村民,村民均不知情,尽管漫无目的,但大家兴趣不减,在刘和满主任带领下我们进山去寻找胡珲墓地。一路走一路打听。途径一座桥。刘和满主任介绍此桥叫“观音桥”。桥侧的石壁叫“观音壁”。石壁上溶洞叫“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上一页  (3/5)
回帖(2):
2楼:没有问题呀?你还是看完再下结论。胡珲是告老回乡后才有时间的。之前胡珲还在翰林院任职。
1楼:唐贞观年间,唐太宗责令全国各地士族进呈谱牒,修订《氏族志》,胡珲是唐玄宗时的翰林院学士,又 ..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