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龙坦胡氏文化面面观
hslxhns发表于 2019-01-30 11:00
丙申(1776) 溪头都人府贡
25 胡琮龄 溪头都人
26 胡光斗 乾隆丁酉(1777) 溪头都人府选贡仕合肥教谕
27 胡先春 溪头都人副榜
28 胡承谆 乾隆己亥恩科(1779) 溪头都人副榜
29 胡承珙 嘉庆辛酉(1801) 字景孟号墨斋溪头都人选贡
30 胡鄂龄 嘉庆庚午(1810) 溪头都人赐副榜
31 胡书绅 嘉庆乙亥(1815) 溪头都人府贡
32 胡承谦 道光壬午(1822) 字莲友溪头都人
(二)近代教育
清宣统三年(1911 年)七甲支祠以祠产为基金创办一所义塾,名“培英堂”。聘教师二人授课。这所义学是蒙馆兼经学。民国七年(1918 年)转由大宗祠提供经费。民国十三年(1924 年)更名为“培英学校”,除教授一般私塾课程外,还开设新国学、算术、体操、唱歌等课程。民国十七年(1928 年),以胡承珙老太公的书屋“种义园”为校址又开办了一所正规新型的“私立龙坦小学”,培英学校也随之并入。据记载,那时泾县的 23 所私立小学中,龙坦小学的学生数和常年经费数均列第二;和其它 10 所公立、族立小学比,其常年经费也仅低于 1 所公立学校和 1 所族立学校,生均经费在 33 所学校中位列第三,仅低于 2 所公立学校。1
龙坦小学第一任校长胡白涛,第二任校长胡贯之,第三任校长胡息求。
龙坦小学于民国28年(1939年)获皖南行署嘉奖令。1944年又将龙坦小学更名为溪头中心小学,校长胡有斌,聘请了思想进步、文化水平高的朱凯中、吴炳文、江声、朱普庆、胡传中、许斐文等任教师。解放前夕有六个年级五个班,120至 160 名学生。学校在抗日战争时期教唱革命歌曲《黄河》、《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等。改革开放后学校又更名为育龙小学至今。
抗日战争前夕,大宗祠选派胡惠生在三甲祠内的“溪上书屋”创办了泾县私立龙坦中学并任校长。抗战时期,胡耐安回到家乡,将龙坦中学改办为安徽省泾县私立龙坦职业中学,亲任校长。学校除教学文化课程外,还教纺纱织布。学生来源较广,有本村的、外地的、回乡的以及来此地避难的青年。抗战胜利后,龙坦职业学校学校更名为
1、《泾县志》(1996 年)第635页《全县小学一览表(民国18年)》
泾县龙坦中学,校址迁下七甲祠堂,校长胡元根。1948 年校址迁文昌宫,学生济济一堂,学风浓郁。
三、著作
按《泾县志》(1996 年版)“艺文”一章辑录了自汉至清泾县学者的古代著作千余种,在清代425位学者的753种著作中,有胡姓学者32人的著作75种。
这些胡姓学者中,28位可确定为溪头都人,另14位(带*者)根据字辈大多可推断为溪头都人,但无明确出处,这里一并将他们的著作收录如下,存此备考。
此外,溪头“四胡”在该志书辑录的近现代论著部分同样占有相当的分量。
(一)古代文存
胡承福、胡恒龄:《四书审问录》29 卷
胡承福:《四书撮要》2 卷
胡承珙:《毛诗后笺》30 卷 、《仪礼古今文疏义》17 卷 、《小尔雅义证》13 卷 、《尔雅古义》2 卷 、《礼记别义》《奏 疏》《皇清经解》30 卷、《春秋三传文
字异同考证》《公羊古义》《求是堂诗文集》28 卷、《骈体文》6 卷
胡世敦:《逸周书解》《周礼要义》《玉石瓠斋遗稿》2 卷
*胡先座:《律吕考证》12 卷 、《勾股释源》8 卷、《经训堂诗文集》16 卷
胡鸿泽:《续辑明形图说》《印雪轩诗稿》1 卷
*胡泽顺:《周易观玩录》《大易观玩录》《四书一得录》
胡世琦:《小尔雅广义》《暗室蹬注解》《立经堂诗钞》
胡承谱:《只麈谈》(收入《泾川丛书》)、《续只麈谈》(收入《泾川丛书》)、 《春秋五测》《元峰诗钞》2 卷、《元峰诗续钞》1 卷
胡世庸:《大学心得录》
*胡世解:《韵辨证》2 卷
胡承谋:《吴地旧闻》
*胡蜚英:《昌道言》5 卷
胡振:《六王指要》
*胡开铎:《龙眼游草》
*胡以旌:《松坡集》《听松阁集》
胡尚衡:《云章馆诗略》
*胡蜚:《十慵道人集》《十慵道人诗集》《粤游唱和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上一页  (4/9)
回帖(1):
1楼:(三)民居
龙坦民居兴于明、清时期,许多是庄园式建筑,一个家族整体连片,规模宏大,由若 ..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