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在《中华胡姓通谱》湖北省第三次编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胡新国
南山发表于 2010-06-30 17:20
中华胡姓通谱湖北省第三次编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副会长、副主编胡新国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宗亲:
我叫胡新国,是湖北省崇阳分会总负责人。托祖宗的鸿福,得以拜识各位宗贤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我受汉新会长所托负责全省的宣传发动工作,自农历正月十八日起远离家乡崇阳,来到了省分会的修谱大家庭。一年来忙忙碌碌终日奔波在宣传发动第一线。今天要我在这里作为典型发言,因于水平和能力有限,宣传发动工作还做得很不够,至今仍然留有死角,没有全部完成分会的重托,辜负了全省二百万胡姓宗亲的期望,比起在座的各位所作的贡献我还差得很远,说起来,感到很惭愧。下面只就我个人在宣传发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和宣传发动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宗亲汇个报。
一、作为宣传发动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宣传的全过程,灵活机动的观察谈话对话,要能说会道引导对像,做到问有所答,有问必答,有条不紊。直到达到宣传的目的。宣传中要抓住要害和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修谱的历史起源。中国家谱由来悠远,溯其端绪,几乎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同时,在中国最早的甲骨文,金文中就已出现某些家族世系的零星记载,这实际上是家谱的雏形,周代有大宗、小宗之法,有成书于周代的《世本》,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作,接着诞生了战国时期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开了我国家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二是掌握家谱的数量。中国家谱究竟有多少?中国家谱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数量可观,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至今尚无正确的统计,目前存世的1949年编印的家谱原件主要收藏在大陆,最多的是上海,约有15000种(其中上海图书馆11700种,其次为北京约8000余种,其中国家图书馆约3000种),浙江、河北、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省收藏均超过千种,四川、广西、湖北、河南、江苏、山西、辽宁、福建、山东、黑龙江、天津等收藏也在百种以上。台湾、香港收藏也有数百种,国外收藏中国的家谱较多的主要是日本与美国,日本约1700种(其中东洋文库800余种,日本国会图书馆400余种,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300多种),美国约2000种(其中哥伦比亚大学300多种,美国国会图书馆500余种,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200余种),以上都是公藏家谱。此外,还有大量藏落在民间的家谱,据江西研究家谱的学者估计,仅江西省民间收藏的家谱就有4万种,可见民间收藏的家谱数量极为可观。
三是熟记先祖的光辉业绩和典范。自一世祖满公流传胡姓以来,吾姓族人虽然衰弱于东周,却蔓迁于秦汉,昌大辉煌于唐宋,繁衍壮大于元、明、清,历朝历代,胡姓一门忠孝节义,道德文章、治国安邦、出将入相,官居极品者是代有其人。纵观21世澄公至64世藩公之间,先后7人封王,8人封公封侯,20多人为将军、太守、刺史、三公九卿不泛其人。还有4位皇太后,满公56世孙胡奋的孙女胡国珍曾两度临朝执政长达13年,贵为一国之尊,权倾朝野,最出名的贤臣,澄公第25世孙胡广(字伯始)历任五帝太宰,为官31年,权力能左右皇帝,能左右天下。百姓有赞“风风雨雨非耳聋,是是非非明心中,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特别是一代名儒胡直儒这一代有男丁14人,取士为官者100%,从92世孙胡旦到96世孙胡柚这五世中不仅有状元,榜眼、探花五代连冠,一门三进士、六部四尚书,而且还有三兄弟同科同列殿式榜首的这就是宋真宗皇帝在位期间,他赋诗曰:“黄河曾见几番清,罕见世间有此荣,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这就是用庄、用时、用礼三兄弟。
新中国成立后,六任国家元首,胡姓就占有两人,胡姓不仅是全国十三大姓之一,而且是文占天下各姓之首,作为胡姓子孙,应深深感到自豪与骄傲。
四是讲清楚修谱的目的和意义,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要修谱?目前,形热大好,国富民强,为使满公的后裔源远流长,世代永昌,必须修好通谱,做到尊祖、爱族,正本清源,弘扬华夏传承文化遗产,和亲睦族,尊老爱幼,患难相济,爱国爱家,报效祖国的传统美德,使后
下一页 (1/6)
回帖(4):
4楼:采访湖北省通城县胡三宝宗亲,有一个采访录音,待整理。三宝先生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的神态,给我 ..
3楼:再发一篇江西胡祥发宗亲的文章,这是我去年在江西调查采访时收到的,全国其他尚未开展修谱工作的 ..
2楼:顺便把原湖北省分会胡欣的一篇文章页转到这里,看看修谱基层发动工作的艰辛:
关于宣传发动 ..

全部回帖(4)»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