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说东汉胡广的人格魅力与处世哲学
胡文武
胡广,字伯始(91-172)。南郡华容人。他博学多闻,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练达事体,明解朝章,清廉正直,明辨是非,不畏权势,一心匡扶东汉的时局,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他在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被人们赞誉为“文 典甚美”,还作诗、赋、铭等22篇,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吏制度留下了宝贵资料。“学究五经通览古今术艺,参加考试文章天下第一”,“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胡广的六世祖胡刚为人“清高有志节”,汉平帝时,经大司农马宫推荐,在朝廷当官。当时正值王莽掌控朝政,胡刚知王莽有篡汉野心,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毅然“解其衣冠悬府门而去”,亡命交趾,隐于屠肆之间。王莽失败后,才返回故里。
胡广的父亲胡贡曾担任交趾都尉。胡广早年丧母,“少孤贫,亲执家苦”,他勤奋好学,“学究五经,古今术艺皆毕览之。”长大后,曾入南郡为散吏。二十七岁时,由南郡太守法雄举为孝廉。到京师参加章奏考试,被安帝定为天下第一。胡广进入仕途后,虽多次被罢官免职,或因病告假辞职,但朝廷总是对其“礼任甚优,”每次都是“未尝满岁,辄复进升。”历尚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仆射;累升太中大夫、尚书令、太仆、太常、司空、录尚书事;出为济阴、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大司空,授太尉、进太傅。居朝五十年,历事安、顺、质、冲、桓、灵六帝。“五作卿士,七蹈相位”。胡广去世后,天子痛悼,诏五官中郎将持节奉册,赠以太傅安乐乡侯印绶,给官署专制梓楠棺木,赐葬洛阳原陵光武帝墓地,谥“文恭”,允诺其子孙一人世袭郎中爵位。熹平六年丁巳(177),灵帝思感旧德,命画师绘制胡广和太尉黄琼的画像,悬挂在宫内,诏蔡邕撰颂。蔡邕奉诏撰写的《胡广黄琼颂》,也一同悬挂在宫内,供皇帝和百官瞻省。
胡广所处的时代,是东汉中后期,是汉室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时期。各种矛盾空前激化,王室衰微,外戚当道,宦官专权.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坐在太傅和“三公”位上的名士杨震、李固、杜乔、陈蕃等人纷纷倒下,唯独胡广屡经政治风波,能避风浪,位极人臣30多年,到82岁才寿终正寝,可谓政坛常青树,官场不倒翁。胡广的一生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具有“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性格,由于他一生具有“体真履规,谦虚温雅,”“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的人格魅力,最终获得了“穷宠极贵,功加八荒”的成就。在进入公相之位、担任尚书令起,朝廷给予的俸禄就达两千石。胡广“尊而弥恭,劳思万机,”一直到年迈体衰,在任上去世,没有些许懈怠。胡广堪称中庸哲学运用之楷模。他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处世哲学:一是身居高位,平易近人,构筑和谐。他奉行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原则,对人一视同仁。他承意观色,简练揣摩;审时度势,有的放矢;与名士交友,与宦官家族通婚,团结外戚,及时处理和化解三种政治势力的之间矛盾,对朝政中的争论,他都左右逢源,从不发表过激的看法,从而避免使自己成为矛盾的焦点。二是深明大义,明辨是非,与时俱进。 在大阴谋家外戚梁冀专权 时,他与李固、杜乔一起反对梁冀专权乱纲的伎俩,提出了“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斩著名论断。后来梁冀将李固、杜乔杀害,逼胡广担任太尉,胡广忍辱负重,秉公仗义,不为虎作伥,因此不为梁冀所容,曾被三次罢官。直到梁冀被群臣诛杀,胡广才官复原职。胡广为挽救走向衰落的汉室江山,出台了作为朝廷规范各级官员思想行为的《百官箴》四十八篇,全力帮助皇帝整顿吏治。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胡广历事六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可谓六朝元老。在最高职位的“上公”和“三公”位上,他一次作司空、两次作司徒、三次作太尉,近80岁时进位太傅。他的死也极尽哀荣,汉灵帝下诏命五官中郎将持节奉册,赠以太傅安乐乡侯印绶,赐葬洛阳原陵光武帝墓地,谥号“文恭”。下葬时公卿、大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