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田纪云:近距离感受胡耀邦
2010年04月15日 09:54 炎黄春秋 【大 中 小】【打印】 共有评论14条
文章摘自《炎黄春秋》2004年第10期 作者:田纪云
我与胡耀邦同志相识是1981年春。当时我已被任命为国务院副秘书长,协助总理、副总理处理一些经济方面的事务。1981年3月,我第一次列席书记处会议时,国务院领导把我向胡耀邦同志介绍说,这就是从四川调来的田纪云同志。我走到胡耀邦的座位前与他握了手。在其后的会议中,胡耀邦经常要我宣读文件,有时也问我一些经济方面的数字和情况,我总是尽力作准确回答。在我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之后,与胡耀邦同志的接触就更多了。在多年的接触中,我对胡耀邦不仅有着较深刻的了解,而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里我想着重指出的是,在我与胡耀邦同志的接触中,感受最深的是他的民主作风,他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他对年轻干部的热情关怀培养,他对邓小平思想路线的忠诚。
对于胡耀邦的民主作风,凡与胡耀邦同志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他让人说话,敢让人说话,动员人说话,“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这是胡耀邦同志身体力行的名言。凡是他主持的会议,与会的人都比较轻松,发言热烈,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胡耀邦同志全不在乎。所以,在中央工作的人,包括一些老同志,都认为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是中国共产党最民主,政治生活最正常、最活跃的一个时期。
胡耀邦同志在他任总书记期间,一有空就深入基层,访贫问苦,调查研究。那些有名的穷山恶水、荒漠边陲、严寒高原、世界屋脊他大都到了。1986年5月,我陪他去甘肃考察工作,他告诉我:全国2000多个县他已去过1500多个,甘肃省地市一级还有两个未到,即平凉地区和甘南自治州,这一次就是来补这一课的。作为总书记他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是可以想象的,但他还抽空挤时间阅读大量人民来信。在他任职总书记期间批处的人民来信不下数千封,是任何其他领导人无法与之相比的。而且凡经他批处的人民来信,他都指定专人,跟踪了解处理结果,充分表现了他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顺便说一下,耀邦同志生活非常简朴,衣著很随便,粗茶淡饭,不挑食,不嗜酒,吃饭很快,比如四个菜刚上了两个,他就吃完饭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的特点,也抓紧时间吃饱,生怕跟不上总书记的节奏。
胡耀邦同志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在1984年7月30日的书记处会议上,胡耀邦同志说:“前天我向小平同志汇报了三中全会的问题,我讲三中全会的一个议题是明年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的问题。党代会的议题是:1、‘六五’计划与‘七五’计划问题;2、人事安排问题。中委要退一些人,进一些人。现在的中委60岁以下的不到100人。补充中委的条件是:一是对经济工作真正懂行的人,二是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三是优秀的5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在胡耀邦同志的主持下,于1985年9月18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代表会议,在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在十二届五中全会上胡启立、乔石、李鹏和我同时进入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同年12月25日,胡耀邦同志主持召开了调整后的书记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胡耀邦同志说:“在培养干部方面,我们六年走了三步:选拔、锻炼、进领导核心,下一步如何培养?一要老同志支持,二要个人努力。要给他们压担子,老同志要少管一点事。”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今后书记处会议由胡启立主持,由我协助万里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80年代中国领导层的年轻化,一大批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正是在胡耀邦同志的大力推动下实现的。
使我感受特别深的是胡耀邦同志对邓小平及其思想路线的忠诚。我记得最清楚的是1986年7月在北戴河办公期间,胡耀邦同志主持拟定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文件,几经修改之后,他首先让送呈小平同志审阅,听取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