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福建胡氏联谊会负责人元旦看望“黄花岗烈士”胡应升后人
福州胡永奎发表于 2013-01-03 02:44
福建胡氏联谊会负责人元旦看望“黄花岗烈士”胡应升后人
2013年元旦,福建省胡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胡新煊、顾问胡萍球、常务理事胡善官(连江县胡氏联谊会会长)、秘书长胡永奎专程赴连江县丹阳镇朱山村看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胡应升的孙子胡金龙、曾孙胡仙俤等。
1911年(辛亥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同盟会”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辛亥广州之役,革命党人英勇奋战,阵亡甚多,86人(一说一百余人)英勇牺牲(55人战死,31人被捕就义),后由善堂殓收,得死难者遗骸72具,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民国成立后,扩展黄花岗墓地。1918年复由华侨捐资建立纪功坊、墓亭,并立碑石。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1932年又查出尚有14名烈士死于黄花岗之役,共86人,姓名刻于《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石碑的背面。因“黄花岗72烈士”已成为“历史符号”,故仍称“72烈士”。
72烈士中,粤籍 41人(花县占18人),闽籍19人(连江县占9人),故当年光荣牺牲最多者当推“粤之花县”、“闽之连江”。 连江的9位烈士中5位籍贯丹阳镇(其中胡应升等3位在朱山村)。
胡应升1872出生于贫苦农家,性浑厚,与人随和。因家境贫寒,幼未读书,却爱习武,早年以泥瓦工为职业,青年时当过马江水师兵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入透堡光复会,受进步思想熏陶,积极从事革命。经常往东塘村与同盟会成员吴适联系,他接触人多面广,频繁来往于主要乡镇,探察政治、军事情报,把革命大义传播闽江海隅。宣统三年(1911年)春,胡应升得悉同盟会将在广州举义,喜不自胜,遂与吴济霖同行,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抵广州,编入黄兴领导的先锋队。下午五时半前往督署攻坚,后又转战军械局,左拼右杀,英勇顽强,一直战到翌晨被执,直陈大义,遂被害,时年39岁。
1912年国民政府对胡应升等黄花岗烈士予以褒扬抚恤。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胡应升为革命烈士;198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胡应升之子胡家旺(别名大俤)、媳妇林春英已逝世。胡应升之孙胡金龙、曾孙胡仙俤现在祖居地建新房,因资金短缺而迟迟无法完工。省胡氏联谊会宗亲的到来使胡金龙父子十分高兴,他们在家门口燃放了一串长长的鞭炮,向会长胡新煊等反映了家庭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目前胡应升故居已被拆除,仅存一段石墙,福建省胡氏宗亲联谊会决定今年在此建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胡应升故居遗址”石碑作为纪念。
得知省胡氏联谊会的宗亲来到朱山村,胡应升儿媳的弟弟林金伙,“黄花岗烈士”卓秋元之孙卓绍云,和朱山村的宗亲胡飞龙等也赶来相聚。林金伙父亲是地下党员,为革命作出了贡献。卓绍云的爷爷卓秋元是胡应升的老乡和战友,同列“黄花岗72烈士”,他壮烈牺牲时仅29岁。
胡新煊一行还在朱山村委会与胡氏宗亲及村干部座谈,协商在适当的时候省胡氏宗亲联谊会于朱山村举行活动,纪念慷慨赴义、为国捐躯的胡应升烈士。
(胡永奎 摄影报道)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回帖(4):
4楼:功德于党于国,兴族胡氏家风;浩气淡存青天,英雄子孙昌盛!
3楼:感慨先烈报国心,捐躯取义令人钦.
羊城空有芳名在,旧宅颓垣谁问津!
2楼:图片2

全部回帖(4)»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