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大学者钱穆的乱世情缘:花甲之年娶27岁胡美琦
南山发表于 2013-01-11 11:34
大学者钱穆的乱世情缘:花甲之年娶27岁胡美琦
2013-01-05 13:04:00来源:深圳晚报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01-05/content_7945184.html
--------------------------------------------------------------------------------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 0

[提要]2012年3月下旬,钱穆夫人胡美琦病逝,享年83岁。钱穆发现胡美琦跟她的同辈人不一样,对传统文化怀着一颗炽热的心。1977年,钱穆83岁,胃病复发,卧病40天,到了1978年农历新年才下楼走动,此时他双目因青光眼日益严重,几近失明。

钱穆先生与钱胡美琦女士。
  2012年3月下旬,钱穆夫人胡美琦病逝,享年83岁。新闻还转刊了香港新亚书院的讣闻,说“胡美琦为照顾钱先生,遂辞教职,为钱先生于教育及著述上创下不朽的丰功伟业,厥功至伟”。
  胡美琦之父胡家风,在抗战期间任职山东、江西等地。抗战胜利后,胡家风随熊式辉赴东北任行辕秘书长,去职后任江西省主席。1949年,他带着全家迁至香港,在这里意外成就了女儿胡美琦的乱世姻缘。
  乱世别离
  1949年春天,钱穆在老家苏州养病。他早先以《先秦诸子系年》、《刘向歆父子年谱》、《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文章著作引学人注目,又任教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多年,是中国望重一时的学者。但胃病一直是钱穆的宿疾。不论如何名满天下,钱穆始终是一介书生,私人生活全靠夫人张一贯打理。张一贯原在小学教书,和钱穆育有5个儿女。为了丈夫能专心学林,她一手操办起家里的大小琐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跟随学校逃难川、滇,准备让妻儿随后跟上。战火蔓延,千里路险。一个女人带着4个稚儿,从北平跋涉到四川实在艰难,她只好带着孩子们回到苏州娘家。待战事间歇,钱穆悄悄跑回来,将老母接来苏州藕园与儿媳同住。他最初的愿望本是在乡里教书,能换得衣食温饱便好。怎料家人团聚才1年,他又被情势逼迫必须离开。
  临走,钱穆告别老母妻小。张一贯告诉孩子们,“他们”知道爸爸了,要他去做官,不走不行。虽然年幼,孩子们亦知道“他们”是指日本人和汉奸。
  逃难在大西南的几年中,母亲死了,小女儿出生了,钱穆都无法随侍在侧。钱穆的状况也不好,潦倒度日,胃病缠身。抗战胜利后,为了养胃,51岁的钱穆在友人建议下,回到老家居住,在江南大学任文学院长,终与妻儿团聚。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内战愈炽,学生频频上街游行。钱穆劝导无效,闹事已成风潮。连随他在江南大学念书的长子钱拙也因学潮被开除。他拾起戒了多年的烟,重新抽起了烟斗。
  钱穆成长于清末民初,读的是旧书,后来遭遇五四运动,时人将传统文化诋为“国步不前”的根源。钱穆认为,传统文化维系千年并能创建广土众民的大国局面,自有其与土地、人民精神的深层联系。钱穆向来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但此时青年人受到苏联革命刺激,对传统中国文化更心存仇疾,他感到自己身在“俄化”的狂风暴雨之中。
  内战局势急转直下,钱穆知道,不走又不行了。钱穆嘱托苏州城防司令随时照顾家小。
  新亚相逢
  钱穆南下,流亡至香港办学。此时香港已成为许多人的避风港。胡家风也携全家逃到这里。胡家风的五女儿胡美琦,原本在厦门大学读一年级,解放军渡江势如破竹,她接到父亲通知,赶往香港。胡家风是江西世家又是政要,一家人南逃到香港时,却已别无长物。
  在香港,钱穆与友人创办了新亚书院。这是一所符合他心中理想的学校。他写信回家要求3个儿子赴港就读。不料兄弟3人看到报纸上一则社论:“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只能控制其中一部分人,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例如胡适、傅斯年、钱穆之类。”儿子们受其影响,均认为父亲逃至香港肯定是一种不爱国的行为,革命青年岂能走这条路?于是回信拒绝了父亲,还附上那篇剪报。
  新亚书院坐落在九龙深水埗桂林街。初期,学校经费是由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3)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