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保生大帝文化 发扬救人济世精神
福建厦门鼎美胡氏敦睦堂举办“保生大帝”纪念活动
2013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日),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鼎美村胡氏敦睦堂联合鼎美村委会举办了一年一度隆重的“保生大帝”纪念活动。
鼎美是胡氏聚居村,全村人口2300中1600多人为胡姓。鼎美又是客家村落,据永定下洋胡氏族谱记载,元朝中叶,永定下洋胡氏开基祖七郎公的二儿子“念八郎”带两个儿子来到泉州府同安县“锅尾”(1949年后以闽南话谐音改成“鼎美”)定居,至今已700多年,传28世,现在鼎美胡氏家庙“敦睦堂”就是在先祖开基发祥地建起的。清代鼎美胡氏后裔部分赴台,开发台南下寮村,目前已传万余人,曾派代表回乡寻根;还有部分迁居东南亚马来西亚槟城等地,与永定下洋胡氏宗亲共组“敦睦堂”,近年多次组团回乡谒祖。鼎美胡氏家庙的楹联云:“安镇槟城长忆同安鼎美,定思木本常怀永定下洋。”
因旅外宗亲众多,鼎美胡氏敦睦堂成立了华侨联谊会(法定代表人胡德和),由民政部印制、厦门市海沧区民政局颁发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规定了其业务范围:代管鼎美村敦睦堂所辖的胡氏祖厝(胡氏家庙)、怡德堂、承德堂、古旧炮楼、祖厝潭等业产,管理正气堂(正气庙)、树谷堂、文山堂等文物。鼎美“正气庙”是台湾岛台南关帝庙的根,其外观建筑和内部的神像雕塑全部以鼎美的关帝庙为范本。鼎美正气庙供奉着关圣帝、“保生大帝”和“天上圣母”妈祖。
在福建地方神祗中,“保生大帝”和“天上圣母”的神格最高,且均为历史人物神,他们生前积德行善,相传逝世后又屡次显灵护佑百姓,约在北宋末南宋初即先后被正式立庙奉祀为神。
保生大帝,俗称大道公,本名吴夲, 字华基,号云冲,祖籍福建安溪县感德镇石门(玉湖),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生于泉州府同安县明盛乡积善里白礁村(今属漳州龙海市角美镇)。自幼学医,以普济众生为己任,精通医术,凿井取泉,采药炼丹,为民治病莫不妙手回春。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龙池岩采药时坠崖谢世。民间私谥“医灵真人”,于龙湫坑畔建“龙湫庵”作为神仙供奉。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高宗皇帝颁诏建庙白礁,奉祀大帝,以答谢显化救驾之恩,这就是现在的白礁慈济祖宫(又称西宫,誉称“闽南故宫”)。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吏部尚书颜师鲁奏请朝廷,复在吴夲生前炼丹施药处青礁建庙,即今之青礁慈济祖宫(又称东宫)。 由于吴真人神灵显赫,得到累朝褒封,宋乾道七年(1171年)赐谥“大道真人”,而后封侯、称公以至真君计有十多次,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封号 “恩主昊天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明洪熙元年(1425年)封为“昊天金阙御史慈济医灵冲应护国孚惠普佑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位至极尊。
青、白礁慈济宫历史悠久,现存清代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宫殿式建筑,宫内遗存的古代石雕、木雕、彩绘等弥足珍贵,具有古建筑文物价值,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漫长的保生大帝信仰长河中,逐渐形成了民间约定俗成的信仰习俗,这些信仰习俗主要是祭祀和卜签。2008年1月,保生大帝信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第三届海峡论坛上,青、白礁慈济宫被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定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改革开放后,漳州龙海白礁慈济宫、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与台湾台南学甲慈济宫、台北大龙峒保安宫、台中元保慈济宫之间首开保生大帝善信交流,从而带动了闽台间的经济、医学、宗亲、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互信。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保生大帝庙宇有1200多座,信众5000万,海峡两岸保生大帝信众正联手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发扬保生大帝救人济世的精神。
保生大帝信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闽南地区的原始神祇,其信仰习俗历史悠久、流行地域广泛,且长盛不衰;保生大帝信俗的主要内容多以劝善戒恶、扶危济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