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胡恒俊
阅读各地族谱及相关序跋、引论,一些历史常识性的错误,往往令人如鲠在喉。族谱编修,是一项严肃细致的系统工程,庄严而又神圣,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一些古代历史、地理、礼制 、吏治、区划、婚丧、典故等等,以现在的理念、观点、习惯,单从“字面”去解释,容易造成一些不可原谅的原则性的荒谬,不仅误导宗亲,甚至辱祖污宗,殃及子孙。
以下内容,虽然极其简单,却以“备忘录”留存,惟愿今之无暇查阅古籍予以考证、辨析的宗亲,及后世子孙,予以留意,在族谱续编或相关论著中,尽量减少错误。
一、 姓·氏
1、 姓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姓”为:人所生也。从“女”从“生”。
上古母系氏族时代,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但同一母系的后代,不能通婚。为便于区别不同的婚姻集团,便产生了“姓”。“姓”的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所以上古八大姓,都有“女”字旁:姬、姜、妫(Gui)、姒(si)、嬴、姞(ji)、姚、妘(yun)。
2、 氏
《史记·五帝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彰)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其下有:《集解》:(裴)骃案(按):郑玄校许慎《五经异义》曰:“《春秋·左传》:无骇卒,羽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以此言之,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故《世本》之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也。”
人类历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后,同姓者愈来愈多,为区别同一家族内不同支系的出身、地位,便产生了“氏”。“氏”的本义,是“支”、“岐”,“所以别子孙所出也”。其作用是“明分支,别贵贱”。尤其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分封“八百诸侯”,置“万国”,“氏”便应运而生。这就是为什麽中国历史上对姓氏有明确记载的,是从周代开始的原因。周武王分封同姓诸侯众多,所以,仅“姬”姓,就衍生出了198个“氏”。
“氏”的来源,主要有:①爵号,如王、侯;②国号,如陈、齐、鲁;③官职,如司徒、司马;④谥号,如胡公;⑤居住地,如西门、南部;⑥封地,如屈、解、田等;⑦职业,如陶、巫;⑧父祖名号,如辕涛涂之“辕”(袁)等等。
如果说“姓”表血统,则“氏”表分支、爵位、封号(包括谥号)、职官、居地、职业等。
3、 姓氏
古代,只有天子、诸侯、贵族才有姓、氏,平民没有姓、氏。战国之后,由于“氏”的日益增多,起到“姓”的作用,“姓”与“氏”合一,平民百姓也才有了“姓”。至魏晋时,已是人人有“姓”。——不过,这个“姓”,大多以“氏”为姓。而严格意义上,为准确表达该“氏”的来源,一般要在“氏”前加上其“根源”的“姓”。所以,一般族谱上都要标明“‘某’姓‘某’氏族谱”。
我国一些主要的姓氏,反映着母系氏族的特征,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姓氏合一之后,,以“氏”为姓者越来越多,至宋代,北宋的《百家姓》已收集468个姓,明代的《千家姓》,则收集了1968个姓。而见于我国历史文献的姓,已达6363个,其中单姓3730个,复姓2475个,三字姓146个,四字姓7个,五字姓5个。目前,我国的姓氏约有3000个,《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现代汉族常用姓氏930多个。
4、满公,姓妫(Gui),名满
《史记·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rui),其后因为姓氏,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索引》:按:夏代犹封,虞思、虞遂是也),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索引》:按:《左传》:虞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武王。杜注:遏父,舜之后;陶正,官名;是生满者也),得妫满,封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