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弘扬清明文化 促进和谐共生 ――胡守钧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南山发表于 2015-03-27 22:09
弘扬清明文化 促进和谐共生 ――胡守钧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时间:2011-04-03 06:15:41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胡守钧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1-04-03/content_2199260.html
    
[提要]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传统节日。拜师学艺,各行皆有传统,徒弟敬师傅,师傅精心传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行业秩序,传承行业文明,各种精湛工艺经久不衰。

思想者小传
  胡守钧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复旦大学社会共生研究中心主任、传统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决策咨询专家等,曾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社区研究等。主要著作有 《走出轮回》、《走向共生》、《社会共生论》、《文明之双翼》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淮南子 天文》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传统文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清明是协调平衡的节日
  清明节既有慎终追远之感伤,还有游春赏景之欢乐,可谓是协调阴阳、平衡哀乐的节日,显示出中华祖先之大智慧。
  清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我国民间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其实节期很长,前十天后十天,二十天内皆属清明节。
  据 《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民间习惯在这一天扫墓。清明前一天(或两天)为 “寒食”,两个节令相距甚近,古人常将它们连在一起,甚至不加区分。祭祖扫墓的习俗起源甚早,具体时间难以考订。对死亡的感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别之一,墓葬文化的根源在于此,西周时对墓葬就很重视。孔子重视丧仪,影响后世儒学:“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儒家的儒字,来源于襦。襦者,相礼之礼服,就是丧仪用的衣服。《孟子》提到个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乞食祭墓的祭品,受人耻笑,可见扫墓之风盛行。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清明与寒食渐并为一。每逢清明节,人们纷纷上坟,遂成为社会习俗。还有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活动,因此,清明节既有有慎终追远之感伤,还有游春赏景之欢乐,可谓是协调阴阳、平衡哀乐的节日,显示出中华祖先之大智慧。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清明节 (包括寒食)成了百姓的隆重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多为准备好的枣饼、麦糕、煎饼;在南方,则为青团、米糕、糯米糖藕。
  清明春暖,柳叶如眉,青绿可爱,人们或将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或用柳枝做绣球,或在房前屋后插柳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若遇好风,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大家忙着放风筝。夜里还可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悬挂一个个彩色灯笼,仿佛星星闪烁,号称“神灯”。为何要放风筝?象征放去晦气。有人欢喜把风筝放上蓝天后,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断线的风筝送上九天云霄。据说能除病消灾,带来连连好运。历史上清明景象如何?感谢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全景展示了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清明节前后,艳阳高照,春雨喜临,万物生发,适宜植树造林。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前后植树的习惯,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实为清明文化影响所致。
  传统是来自内心
下一页 (1/5)
回帖(2):
2楼:反张春桥的“胡守钧小集团"
《炎黄春秋》2005年第九期秦维宪文
资料来源:http:// ..
1楼:胡守钧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dBNCm8uWoIy55NZRee1BRu2hLxQI ..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