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分水之行----胡虹
南山发表于 2015-05-27 11:43
分水之行
我们一行八人,是去分水探访宗亲的,我们的芦江胡氏宗亲。在这之前,因我的孤陋寡闻,竟然没听说过分水这个地方。光听名字,就可以令人想象,这是一个有水的地方,应该清秀的。
去分水之前,听同行兄长介绍,说那边的宗亲,最早是从柴桥迁移到舟山六横。应该在清朝吧,六横的维勋公只身一人来到分水。也许当他看到分水的好山好水后,就把妻儿从六横接了过来,开荒种田,安居乐业。从维勋公来到分水,至今已历一百六十余年。解放后,因故与柴桥宗亲失联60多年。 也因此,前几年编修的《芦江胡氏宗谱(八修)》联系不上这一脉宗亲。今天,我们去分水的主要目的,借用我们本家叔叔的一段话表达:“能找到分水一支(宗亲),真是冥冥中先祖荫护,后裔福祉。八修谱修订,重印之日,得分水后裔入谱,也可告慰先人矣。”
出发之前,曾担心五一小长假高速拥堵。不过,还好,刚刚上路之时,出了点小状况,后来便一路畅通。第一站到的是桐庐县分水镇天英村。在雨中,我们和那边接应的利春侄儿还有他的堂哥建荣碰面了。据他们说,这是几个月以来分水的第一场大雨,我们一来,把珍贵的春雨也带来了。他们看到我们,很是开心,好似远方的亲人来了。其实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利春侄儿和建荣侄儿都比我年长,尤其是建荣侄儿,都做了好几年外公了。于是后来的称呼就有些乱了,我喊他们大哥,他们喊我小姑。
两位大哥带着我们来到天英村的一户宗亲家。一进门,就看到端坐在对面的一位银发老人,看到我们忙不迭地邀请入座。我坐到她身边,顺口问道:“阿婆,今年高寿?”她乐呵呵地笑:“九十啦!”我们满脸惊讶,真看不出呢,清清爽爽,精神抖擞,耳不聋眼不花。她一直招呼着我们:“吃瓜子,吃瓜子,吃嘛,吃嘛!”他们那边的口音我们听起来不费力,似乎还夹杂着我们家乡的味道,亲切。后来得知,这位婆婆的丈夫是胡氏嘉字辈,按辈份,我喊她伯母就够了。没一会,这家主妇端出了两大盆油煎年糕,上面沾满白糖,好甜哦,我一下子吃了三大块。临别前,我们合影留念,九十高龄的伯母拉着我们的手,执意让我们留下来吃个饭宿个夜再走。
从天英村出来,雨停了。到目的地利春大哥家,原本可以径直从分水镇上的公路穿过去的。建荣大哥说,我带你们走山路吧,中午喝了点小酒,小心一点为好。等我们穿梭在蜿蜒曲折却又平坦宽阔的水泥山道时,我想,这是大哥故意带我们来这里走一趟的。在这里,我们被绿色包围了。除了头顶那一块如水洗过的天蓝,前后左右都是绿、绿、绿。这绿没有掺杂其他的颜色。这是雨后春天的绿,绿得纯粹,绿得清新,绿得水亮。雨后的绿色裹挟着清灵的风儿直往我们的车窗扑,我做着深呼吸,幻想着把它们全都吸进来,然后回家慢慢反刍。山间的溪水,哗啦啦地欢奔着,似乎在追赶我们的小车。我看不到溪水追赶的样子,它隐没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而我们的车就在海洋里飘浮,优哉游哉……在一个山道拐弯处,在一片绿意脚下,忽然跳落出几座青瓦白墙的屋舍,才让人惊醒,我们是在山中行驶,而不是在绿色海洋上飘浮。
穿过美丽的山道,我们先来到后岩村一幢精致的农家别墅。别墅的女主人是位上了年纪的妇人,我们该叫她婆婆。她丈夫春发公公,几年前已经过世。他们的孩子在城里工作,常年就她一个住在这么宽敞漂亮的别墅里。小院的茉莉正盛放着,香氛满院。像这样的农家别墅,似乎是这边农村的一个特色,沿路都是。
后岩村的邻居就是我们利春大哥他们住的村庄,以前叫富家村,现在叫富源村。在利春大哥家稍作休息后,他说带我们去看看旁边的分水江,步行不到五分钟路程。穿着高跟鞋的我本不想同行,不就是条河嘛。可又觉得大伙儿一起出来,集体主义精神总要有的。
通往江边的路是一条泥石路。路两边用大块鹅卵石砌成的花坛沿路铺展。应该正在建设中吧,路边还堆积着一堆堆黄泥,花坛上还没有种上花草。因地制宜,利用被溪水成年累月冲得没棱没角的大石头制作花坛的材料,太有味道了。
下一页 (1/3)
回帖(2):
2楼:转眼三年过去了
1楼:寻亲之路------它记录了我无法用语言淋漓尽致描绘出来的美。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