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分水之行----胡虹
南山发表于 2015-05-27 11:43
中,收到同学微信,说让我带条蚕丝被回家,还说这里的蚕丝被质量纯正。她不提,我还不知道蚕丝被制作是这边的一大特色产业呢。怪不得路两边又是铺天盖地的翠绿。这些绿是由一大片一大片桑树林拼成的。走近一看,桑树长得还没到我头顶,可能进行修剪过了,方便人们采摘桑叶吧。那些桑叶,又嫩又大,像一把把绿色的蒲扇。想起小时候为了养几条蚕,和儿子一起煞费苦心寻找桑叶,实在没办法了,在学校门口买了几袋,五角一袋,里面只有比茶杯口还小的几片桑叶。想着往事,望着眼前无边无际的桑树林,心中又是一番感慨。
没一会,就到了分水江边。刚走上堤坝,刚才还叽叽喳喳的一群人,忽然都安静了下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惊叹与欢呼——“太美了”。大家似乎只能说这三个字了。真的是美。这是一幅画。一幅水光潋滟的画。
此时,已是傍晚。天边的颜色在雨后愈加绚烂,虽然有几团灰蒙蒙的云依旧不肯离去,但云边瑰丽的晚霞还是跳了出来,旖旎多彩。江面非常辽阔,几乎望不到边。清清的江水倒映着几片轻柔的绿色涟漪,那是分水江中大大小小绿色岛屿的倒影。在雨水洗涮过后,岛上的绿植显得越发清亮鲜活。天边的颜色映在江面,正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分水江的美不仅仅是它的景,还有它的静。微风轻拂,掀动我的长裙,我听得见风吹裙摆的声音;鸟儿从头顶飞过,我听得见它们扑扇翅膀的声音;不远处,同行的大哥摆弄着手中的相机,我听得见他不停按下快门的声音……此时,长长的堤岸上只有我们一行人。我们已经散开,寻找各自眼中美丽的镜头。而我则因手机镜头损坏,捕捉不了眼前的美景,正好可以让我安安心心尽情恣意地享受这份静静的美好的时光。你看,江面上荡来一叶扁舟,悠悠然然,让这幅水彩画愈发生动起来。
我忽然想到一个词——奢侈。是啊,如此美景只留给我们几个人欣赏,实在是太奢侈了。想起去年“五一”去某个景点旅游,我们看到的不是传说中的美景,而是黑压压的人群;人挤在队伍中,寸步难行,呼吸不畅;所谓的美景也变了味。想着想着,心中除了窃喜,还有对这两天去挤人群的旅游者表示深深的同情。
天色暗了下来,江面上的颜色渐渐深沉。我们该回去吃晚饭了。途中,遇到大哥认识的村民,他提的网兜里有好多螺蛳,就是我们这边说的“蛳螺”,个头好大,像田螺。说是刚从江里收获来的。同行的一位侄儿说,这个肯定好吃。大哥说,晚上让他们烧一个。
我们的晚餐是在一家小小的农家乐吃的。利春和建荣大哥两家人都来了,整整两桌,好不热闹。利春侄儿的父亲,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喊他大哥了。父子俩很像,个子高高的。利春侄儿的职业是老师,戴着副眼镜,充满了书卷气。而70多岁的大哥也是儒雅非凡,就像他在酒酣之时所说:“我们胡家人都有读书人的气质。”我想我们的祖先在九泉之下也是欣慰的。想当年,祖先让子孙们在芦江河边安居乐业之时,他们就是这么说的,“为我后者但读书知理足矣。” “敦淳朴,尚礼义,既耕且读。”“通经学古,不矜膏染华腴之名。”……是啊,读书知理足矣!
晚餐时,来了一位外姓人,他就是富源村的村长。村长的加入让晚餐的气氛越发热烈起来。自酿的白酒,山上的竹笋,放养的家鸡,江中的小鱼,还有像田螺般大的蛳螺……这是我们平时难得吃到的乡间美味。我也来了一小杯白酒,招架不住他们一声一个小姑的热情相劝,喝高了,但还没醉,感觉甚好。
晚餐结束,原本打算回分水镇上住宾馆。可是热情的村长和两位大哥说什么也不同意,一个劲地让我们上他们家住,一个劲地保证让我们住得好睡得好。我们主要也是不想添他们的麻烦,当然心里还是有点狭隘的小顾虑,晚上洗漱方便吗?房间干净吗?盛情难却,八个人分别到三个家庭住宿。我和同行的侄女一起住在村长家的女儿房间里,温馨漂亮干净,洗了个热水澡,舒舒服服休息了。
第二天上午,大哥带我们参观了蚕丝被制作现场,看到了好多大竹匾里养着的蚕宝宝。大哥又带我们去摘桑葚。其实大片大片的桑树林里并没有桑葚,只有
下一页上一页  (2/3)
回帖(2):
2楼:转眼三年过去了
1楼:寻亲之路------它记录了我无法用语言淋漓尽致描绘出来的美。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