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赣榆墩上大道口胡姓接临沭胡格庄没有依据
墩上镇大道口胡姓是赣榆西南片胡姓中人口规模最大的一支胡姓。我们在大道口调查时,80多岁胡长圣、胡文圣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信息:大道口以前并不知道自己老祖来自哪里,只知道大道口胡氏和临沭山里胡氏同宗,1886年以前大道口接在南始祖之后的临沭后石门头村(临沭山里村有南、北二位始祖。后石门头家谱上有大道口分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和后石门头断了关系。后由于大道口胡姓经常受到同村势力较大的王姓欺负,为了寻求靠山,大道口在1886年又接在临沭蛟龙湾胡姓第五支的绝支上,以此来加强大道口胡姓势力(此事大道口胡文圣家有1886年的老谱为证)。在1962年临沭山里续家谱时,把赣榆所有胡姓都接在了临沭山里的北始祖长支上,也把墩上大道口胡姓接在定为北始祖长支之后的临沭胡格庄。目前大道口胡姓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后石门头家谱上有大道口的分支,胡格庄的家谱上也有大道口的分支,蛟龙湾的家谱中还有大道口的分支。本人又从光绪34年建的山里家庙石碑上看见大道口被列为南始祖之后。因此说,赣榆大道口胡姓来源是不清楚的,把大道口胡姓接在临沭胡格庄是没有依据的。
二、把赣榆胡姓接在临沭山里北始祖长支是不准确的
临沭山里村有兄弟二祖,称南、北二始祖。北始祖先到,南始祖后到。因为北始祖先到山里且婚于本村,推测北始祖应当占据了当地大量优质土地。南始祖后迁山里,估计南始祖当时应该没有什么土地。明朝移民有“先入者为主,后入者为奴”之说。因此北始祖后人生活富裕、居住稳定,五支中除了第五支迁到沂南孙祖村外,其他四支都在山里周围没动。南始祖后人因没有土地、生活贫困,大部人口外迁,极少数留在本地。北始祖后人由于家境富裕、教育良好,出了不少举子文人,因此北始祖的家谱也做得相当严密。而南始祖后人大多漂流在外,留在当地的也人穷力微,所以南始祖后人600年来一直没有人整理过家谱,导致南始祖支派支系混乱、来源不清。由于北始祖后人常搞家族活动,在各地胡姓中影响较大很有名望。男始祖一支因长期无人理事而名衰声微。因此,在全国各地山里胡姓中只知北始祖不知南始祖,各地胡姓都投奔北始祖而忽略了南始祖。
62年临沭山里修谱时,大部分赣榆胡姓应邀参与。因赣榆胡姓只知老祖来自山里,但不知道是源于山里的南始祖还是北始祖,所以在修谱过程中接续非常困难。由于北始祖家谱清晰完整,没有记载有往赣榆迁移的记录,因此无法和赣榆对接,最后无奈之下就把赣榆胡姓都统统接在了北始祖已认定为绝支的长支上。山里光绪19年立的北始祖墓碑上这样记载:“長支衍至康熙年間乏嗣無傳,後聞葛莊是也。”可知长支已在康熙年间”乏嗣无传“,胡葛庄是后闻的,没有实据。
因墓碑上记载北始祖长支之后只有临沭胡格庄一支,所以就把赣榆胡姓统统接在胡格庄上。 但在接续过程中,发现赣榆龙河乡胡村一世祖的辈份和立祖年代与胡格庄不相上下,无法与胡格庄对接,于是就不顾始祖碑上长支只有胡格庄一支的记载,把赣榆龙河乡胡村的一世祖与胡格庄一世祖并列为兄弟二人,且把胡格庄定为长支,把赣榆胡村定为次支。而胡村家谱明确记载胡村一世祖胡圣汉是兄弟三人,胡圣汉是长兄,二弟胡圣江,三弟胡圣海,他们这样一接就稀里糊涂把胡圣汉变成老二了。因此说把赣榆胡村接在北始祖长支、把赣榆大部胡姓接在临沭胡格庄都是缺少证据的。而且光绪19年北始祖墓碑上也没有记载有赣榆一支,所以说62年山里续谱时对赣榆一支的接续是不准确的。
归纳起来共有以下证据证明赣榆胡姓接山里北始祖长支不准确。
1、光绪19年立的山里北始祖墓碑上就没有记载北始祖之后有赣榆胡姓一支。
2、北始祖墓碑上明确记载“長支衍至康熙年間乏嗣無傳“。北始祖家族已经确定北始祖长支在康熙年间已绝支无后。
3、把赣榆胡姓接在山里北始祖长支没有历史依据,所有的家族文献资料没有这方面记载。
4、赣榆胡姓发源地赣榆龙河胡村明朝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