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燏棻编练新军:被淡忘的小站练兵第一人
南山发表于 2016-01-09 21:48
胡燏棻编练新军:被淡忘的小站练兵第一人
2016-01-07 14:47:00天津日报 分享 参与
http://mil.huanqiu.com/history/2016-01/8336356.html

  被淡忘的小站练兵第一人——
  胡燏棻
  他,是清朝同治年间的进士,被李鸿章视为“究心吏治,河工、洋务均有历练”的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曾坐镇天津,为前方的清军供应军用物资;他也曾督办过津芦铁路,出任清政府关内外铁路总办;他还曾在小站编练新式陆军,但未及一年,就被袁世凯所取代。他,就是胡燏棻。
  今天的人们一提到小站练兵,首先想到的是袁世凯,即便提到了胡燏棻,也是作为袁世凯的“配角”出现的。因而,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文史界,提及胡燏棻时,多用“袁世凯接替胡燏棻编练新建陆军”一笔带过。关于胡燏棻离开小站的原因,有人说是御史弹劾的结果,有人说他编练新军的成效不佳而被袁世凯钻了空子。本文作者在钩稽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轻轻拂去历史的尘埃,打开胡燏棻与小站练兵的尘封往事,以飨读者。
  李鸿章密保
  出任天津道
  胡燏棻,字芸楣,安徽人。中进士后,科举出身的他,在仕途上很快找到了靠山。同样是安徽人的李鸿章,以安徽同乡为核心,组成势力庞大的淮系军官和官僚集团。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光绪二年(1876),胡燏棻成为直隶地区的官员,职务是署理天津道。1886年,当原任天津道离任后,胡燏棻受到李鸿章的密保而升任天津道。
  虽然天津道的品级不高,但是自从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历任天津道协助李鸿章办理通商事宜、洋务事业,负责协调军民关系和中外关系,与普通的道员责任完全不同。因而,在李鸿章的任内,几任的天津道均由其密保而被清政府任用,被李鸿章认为“处事精详”的胡燏棻也不例外。
  在天津道的任上,胡燏棻整顿地方,熟悉吏治民情,政声远播,并成为李鸿章在天津的重要助手。1890年,天津发大水,数万饥民涌入天津城,胡燏棻扩建北仓、西沽的粥厂,将大批饥民迁去居住。胡燏棻还率人堵塞南北运河堤坝缺口八十多处,让很多百姓能够在洪灾之年继续耕种麦子。1891年,胡燏棻升任广西按察使,本应立即进京见光绪皇帝(实际主政者为慈禧太后),并离京赴任。而李鸿章却把胡燏棻留在了天津,这是因为1891年开春后,为巩固堤防,天津地区各种河工事务繁多,胡燏棻正协助李鸿章做这些工作。当胡燏棻升迁后,他的继任者还在福建的任上,从福建到天津路途遥远,抵津尚须时日。李鸿章上奏光绪皇帝,希望胡燏棻暂时不要离开天津,等继任者到津后,再赴广西。李鸿章的这个请求得到皇帝的批准,胡燏棻也继续留在天津。
  亲睹溃败
  协助洋员练军
  三年后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胡燏棻坐镇天津,负责接济前方军队的军用物资,他本人耳闻目睹了淮军和湘军的溃败。自太平天国运动后,能够保持战斗力的就是曾国藩等人统帅的湘军和李鸿章统帅的淮军。甲午战争的惨败,让很多人意识到,不仅八旗兵和绿营兵无法保卫清王朝,就是湘军和淮军也难有作为,而各地的练军不过是地方大员敛钱的工具而已。于是,“筹饷练兵”成为当时有识之士发出的最强烈的呼声。刚刚亲政的光绪皇帝认为新军的编练是中国自强的关键,是挽救时局的第一要务。
  此时,甲午战争尚未结束,关外防务吃紧。当得知德国人汉纳根曾经在黄海海战中帮助中国军队后,光绪皇帝紧急发布上谕,让汉纳根进京,要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汉纳根对话,了解中国应该如何走出战争的泥潭,不再蒙此大羞。1894年10月23日,汉纳根被召入京,专门谈练兵问题。
  汉纳根给清政府开了三张“药方”:其一为在陆战过程中,与日本侵略军打持久战,边战边撤,同时不断增派援兵接应前方军队;第二是赶紧购买战舰,增强海上实力;第三张药方是编练十万新式陆军。
  汉纳根认为,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将十万士兵训练成新式的精兵。这十万精兵要分为前后两队,按照德国的军制进行编练,由一名统
下一页 (1/4)
回帖(1):
1楼:百度百科:胡燏棻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ule4-aKips-dj3OreBwv_ofX9iwX4HPYEX8G ..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