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八旬老人修著45万字家谱 考证徽州胡氏渊源
南山发表于 2016-06-28 07:56
字都在这页账簿里,发现的时候兴奋得几晚没睡好。”
  李仁贵说,在修家谱的过程中,他还挖掘和了解了很多家族历史,比如谁什么时候办了学校,谁考上秀才,“查找这些资料,比看一些历史书更有意思。”
  “年轻的时候真的不觉得,到老了才能体会出家谱对一个家庭的意义。”李仁贵总共印制了100套,家族里的亲戚都拿它当宝贝。
   现象:寻根修谱成老年人文化时尚
  北京家谱传记机构总经理涂金灿告诉记者,现在寻根修谱的人逐年增多,已经成为离退休老年人的家族文化时尚。家谱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叫通谱或总谱,就是一定区域内某姓氏古今人员的全部渊源、谱系、谱表、史传;另一种叫宗谱或支谱,主要记录某一宗脉或支系的传承、迁徙、分布与人员、世代状况。涂金灿说,修家谱首先要有相对完整的谱系表与人员情况资料,最好有旧谱等相关参考资料。有的客人曾经拿来明朝时期的家谱复印件,字迹模糊不清,得靠一些资料尽量补充,甚至还需要去地方图书馆查资料。
  涂金灿说,如果觉得接续家谱比较困难,可以先编家史,只需要简单的家族谱系,厘清个人、家庭、家族关系,然后讲解每个小家庭历史与重要的个人小传就行。查书信找日记、访亲友听回忆,都是编家史、写传记的常用办法。在此基础上,还要写前言后记、插入家族老照片、编排目录次序,将以上这些材料统编,就是一部简明家族史。
  涂金灿告诉记者,印家谱的费用与页数、材质等有关,大概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简单的家谱一两个月即可完成。
   声音:修家谱满足了老人的归属感
  民政部养老服务专家乌丹星认为,对于老人来说,修家谱是一种寻根溯源的天性,让自己重新了解家族历史的同时找到人生的归宿感。老人们退休之后的生活,往往缺乏的是精神上的支撑,而修家谱这种行为恰恰可以满足老人们对归属感的精神需求,从家族的角度来说,从事修谱工作,老人也有一种被需要的精神满足感。
  另外,家谱的编撰过程,就是对同宗共祖的血脉的追寻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很多祖先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们的故事中反映出的精神是值得传承的。修家谱可以让年青一代通过家谱了解家族的情况,增加家族的认同感。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修谱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现象,如不尊重客观事实,张冠李戴,甚至硬要把名人说成是自己的祖先,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修家谱的质量,是需要理性对待的问题。
上一页  (2/2)
回帖(2):
2楼:李仁贵,是我们借鉴的榜样。文章中的每个点,都是研究谱牒学者的参照物。谢谢作者!谢谢总版主!
1楼:四十、看望胡耿寰老先生
10月下旬,女儿倩文听说我们要去北京、广州寻访,主动请缨,要帮助 ..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