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传枢:投辕记
hslxhns发表于 2016-09-09 18:24
作者介绍:
报人胡传枢是泾县溪头都“龙坦胡氏”人,其父是《文汇报》创始人之一的胡惠生。胡传枢1938年之江大学毕业后考入《文汇报》任助理编辑、编辑。《文汇报》停刊后进入《大美晚报》任编辑、翻译。抗战期间,曾任上海《华美日报》总编辑。抗战胜利后担任中央社上海分社编辑、《华美晚报》总编辑直至解放。
《投辕记》是胡传枢根据戏剧《桃花扇》中的《投辕》这出戏改变而成的小说,它叙述了柳敬亭被派去武昌,给左良玉送恩帅侯恂给他的信,劝说左良玉不要带兵进京(金陵),北掌院的李邦华又发九江库银十五万两给左良玉,以补六月粮,左良玉于是不移兵东下的故事。
此篇小说曾刊载在1939年的《文心》月刊中。投辕记
踏着一抹斜阳下高低不平的路,心里盘算着。
从金陵一路奔波而来,如今已是沿着这滔滔的江水,眼看着武昌城已是不远了。晚风从江面上不时地吹来,他按一按那倒戴着的接篱帽儿,用手抹一抹随风飘飘然的白髯儿,不由得从心底抽出一声长叹。
是一个玩世不恭的说书老头儿,整日地在秦淮水榭中混日子,将满腔的热血寄托在吹弹歌舞之中,谁曾正眼儿瞧过他一次,说过他一次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简直没有!这乱世是够人叹息的,眼前是匝地烽火,无稽的谣言象毒矢一般地在四处传播着,又快又毒!
沿途行来,虽然受了不少的风霜之苦,遭了无数次的冷雨之欺,可是热血在他的心腔中彭湃着,没有畏缩,没有恐惧,满心想仗着自己能说能笑的诙谐,学一次诸葛武候舌战群儒,做一次下海投书的柳毅,凭借舌尖儿,把千军万马骂开,建一次举世的大功,救一救一方百姓的灾难。
然而他又担心着谣言的无稽,因为沿途行来,并没有遇见乱兵抢粮之事,……固然这也是好的,可是他的此行的任务不是白白的吗?披星戴月地带着一封候公子的书信,不分昼夜地赶着路程?
好在武昌城是近了,远道的奔波使他感到一阵疲乏,眼望着江面上的一抹斜阳,远处寂寞的空林,落叶萧萧,洁白的芦花在夕阳中正如一丛鲜红的花儿,……这都使感到该休息一会了。
他疲乏地倒在路旁,从肩上取下包袱,从包袱内取出一套青衣小帽,忙着打扮了,不这样穿戴得象样,那裹会象一个下书的人?心内又盘算着,嘴角可泛出了微笑。
夕阳渐渐的失去了光辉,倦鸟鼓噪着,仅仅有半里之遥的武昌城更显得寂廖了。正如黄昏的夕阳一般,他嘴角的微笑消失了,那座武昌城是他心头的暗影,……自从张献忠一番焚掠之后,已是十室九空,荒凉满目,即使他是一个玩世不恭,看澈世情的人,又如何能不对这残破的河山,喟然叹息呢﹖
他下意识地从路石上站立起来,也有些儿感到日暮的悲哀,因而想到国运衰落时的颠沛之苦,不禁感慨系之。可是后面的脚步声惊动了他,他回过头去,打量着这稀有同路之人。
那是二个军人打扮的人物,可是衣服是败旧的,脸色是颓废的,失去了军人应有的气概。他们低着头行走,步履是蹒跚得很。
“……上头始终没有命令!”
那一个叹了一口气。
“真晦气,‘皇帝不差饿兵!’古话没说错,差饿兵的准是昏君!”
那一个始终没开口。
“得,你也开口说说话儿,怎么﹖闷着气一回便行了?”
“又怪谁呢﹖元帅也是很苦的!”
“可是有兵便得发粮,没粮就不能禁止兵乱!”
“可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之炊。”
“别这样婆婆妈妈的了,移兵就粮,是好办法!”
“唔,好办法!”
“可是元帅为什么还不发令呢﹖真是他妈妈地要命!”
“元帅是怕担不起这坏名义。”
那一个下意识地摸一摸肚子:“肚子饿是真生活!元帅不发令我们还是吵!元帅难道不怕兵乱吗﹖”
“兵乱﹖又有什么用﹖武昌城找不出一家有隔宿之粮,要抢可也是白担名誉!”
“所以还得要移兵就粮呀! 金陵是富有之地,公子哥儿整日地吹弹歌舞,谁还想这象地狱般的武昌城,移兵就粮,要乐大家乐!”
那一个没言语了,祗耸耸肩:“赶紧走几步吧,还得赶上点晚卯哩!”
尽情儿地打量了一番,他忍不住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3)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