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寿松
《厚仁胡氏宗谱》卷二,有《胡时铎先生传略》和《时铎公六十自述》二文。记述了民国时厚仁胡村胡时铎在任上刚直不阿、廉洁奉公的事迹,值得我们今天的为官者效仿。
《厚仁胡氏宗谱》,2008年胶印,九卷十六册。报本堂藏本。有明嘉靖乙未年、万历丁未年、崇祯二年、清乾隆二十四年、道光十一年、民国壬戌年序。
胡时铎,字心猷(1889——1951)。从小聪慧,八岁就能将《四书》倒背如流,十五岁读完《五经》。博闻强记,深明其义。十八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与陈布雷、邵元冲等为同学。成绩卓著,以最优等生毕业。
由于成绩卓著,毕业后即被聘为杭州《慧星报》编辑,后升任经理,并兼任省议会秘书长。二十七岁参加全国文官考试,考取县知事,签发福建。
到闽后,选任福宁、永定、上杭烟酒公卖分局长,任职两年;民国十年(1921)为兰溪县劝学所长;民国十一(1922)秋任省公署机要秘书;民十五年署余杭县知事。在任仅六个月,因国民革命军抵浙辞职返乡。
民国十七年(1928)应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交通处长邱躬景邀请,赴宁担任上校总务科长;民国二十一(1932)随邱调任津浦铁路局文书科长。
胡时铎才能出众,做事负责,为领导和下属钦信。他秉性刚直不阿,以廉洁奉公自重。曾在福建任职期间,为不受贿赂险遭非命。他平时对上不谄媚,对下不姑息,从而遭到诬蔑和怨恨,后来他毅然提出辞职。陈布雷闻听,前往寓所会晤、力劝,但他婉言谢却。最后,归隐家乡。
民国十四年(1925),在省秘书任内,胡时铎奉委赴衢县查勘石室东迹杨赖三堰。此堰创自南宋,灌溉农田二十余万亩,关系衢邑农民生计至巨。而处属木商每年四五月筏运木料必需经过三堰,农商二方每年对于堰水储量,开堰封堰问题时起争执,自明历清至民国缠讼数百年迄无妥善解决办法。
相传,某年某道台之公子得木商贿赂,擅自开堰运木。农民大愤,竞将某公子剥皮处死,故此堰又名为剥皮堰。
胡时铎委任之始,省长夏公专门叮嘱,木商积存堰内待运之木约值数百万金,应先予开堰放运,再从事调处。夏省长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还电令驻兰警备队统带一营兵丁,随胡时铎调遣。
胡时铎回答:“此案内情极复杂,且经缠讼数代,比如病然,久病之身,切忌用峻药,操之过急恐生变......”
夏省长听了他的分析,认为有道理。
临行前数日,金衢严处四府要员或假宴宾之际,或上门,都相托开堰放木。在杭在衢木商前来贿赂,都被他拒绝,而且不假以辞色。
而衢农听说胡时铎带兵前往,人心汹汹,有如大祸临头,誓以生命相拼。
胡时铎到了衢州,道尹汪叔明和一些地方士绅纷纷前来问讯。胡时铎明确告诉他们,自己一个人前来,未带一兵一卒。
对他的回答,他们还是疑信参半。
第三日,胡时铎就会同道尹知事赴堰实地查勘。随从均穿便衣,不准携枪。出城数里(此堰离城约二十里),当地农民三五成群,左手荷锄,右手持香,络绎于途。有的在窃窃私语。传胡时铎是饱贿而来。离堰约里许,农民数千,顶香糜集,途为之塞,輿阻不得进。
胡时铎看到这个情况,连忙从车上下来,边行边大声对大家说:“余今日来看堰,并非开堰,汝等慎勿信谣言,自相惊扰。”
听到他的解释,农民们没有激烈的举动。
这段时间,木商也经常派代表前来,农民们因不相信胡时铎会公正处理,闹了很多矛盾,但都被胡时铎一一化解。
到了夏至四月下旬,霉雨连潮,水已溢堰,明知开堰运木绝无碍于农田灌溉,但无术证明,终难使农民折服。此时,省署受木商包围,一天几次来电催运。一方恃众,一方恃势,僵持数日,苦无善策。处州的木商在谋划召集筏夫准备械斗(筏夫亦有数千人)。
看到如此情势,胡时铎苦思冥想,忽然想到省中浙西水利委员会设有测量队专事测量河渠水量。于是,他通过联系,将测量队调到衢州。在衢邑各法团及堰长会议上,胡时铎将自己的想法向大家作了说明。他说,本案所事在水。木商谓水多开堰,无妨于灌溉,农民谓水少,开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