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明德家族苏湖堂初考
胡久仙发表于 2016-11-12 12:08
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今宁夏固原),后徙临泾,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安定堂源于胡质、胡威事迹。胡质,三国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为顿丘令,官至荆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都督青、徐诸军事。每建军功赏赐,皆散于众,无入家者,家无余财,惟赐衣、书箧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质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誉著闻当世。入朝,武帝(曹操)问:“卿孰与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称善,累迁前将军,以功封平春侯。胡质、胡威祖孙数均以忠慎清贞之誉著闻当世,原籍淮海寿春县,故胡氏门楣有题“淮海家声”者。胡质、胡威父子为国镇守边关,均卒于安定(今甘肃泾川一带),子孙留居安定,胡氏堂名安定堂源此。
北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代住在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在苏州、湖州间以经术讲学二十余年,与孙复、石介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为“宋初三先生”。景初年,授校书郎,子弟数百人,其徒甚众,庆历中礼部所德士者,胡瑗子弟占百分之四五十,所以当时朝廷明令以他的教学方法为太学法,著作有《论语说》、《春秋口议》。当时人称富弼为真宰相、包拯真御史、欧阳修为真学士、胡瑗为真先生。因胡瑗在苏州、湖州以经术讲学二十余年,故“安定堂”下出现了一个分支“苏湖堂”。明德家族即属苏湖堂。
不容置疑,苏湖堂源自胡瑗。不知何故,胡瑷后裔现在有八大支,却极少使用苏湖堂堂号,如无锡胡瑷的后裔即属思贻堂,而明德公是胡瑗的亲叔叔,叔叔的后裔却用了源自侄子的堂号,令人费解。
无锡胡瑗后裔宗谱载,讷公生三子,长瑗,次璠,三珣。胡璠迁甘肃,胡珣迁豫章,胡珣后裔失考。嘉禾教育志载,“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江西吉安进士胡明德,时任礼部尚书的明德公奉诏钦祭九嶷山舜陵”。明德公讳诚,又名奥,明德宗谱载,明德公携胡珣迁豫章。滌是瑗的曾孙,滌生于1064年,殁于1134年。武卿是滌庶出的第二子,排行第三。无锡宗谱载,滌的原配范氏只生一子便故去,滌的继房是皇莆氏,武卿即为皇莆氏所生的第二子。据此可以推断,武卿约是滌三十岁以后所生,即最早生于1094年后。滌先调任婺源,后调任吉安,武卿为吉水派,武卿后裔失考。明德公四世孙春阳公生于宋大观二年(1108年),春阳公登王辟榜进士,武卿与春阳公同代。从种种迹象来看,明德家族和胡瑗家族联系密切。尽管联系密切,但是到春阳公时期,明德家族应该还是属安定堂。
滌的后半生正是宋高宗时期,社会动荡,权臣当道。无锡宗谱载,滌调吉安,是因为遭到朝廷权臣的迫害,被迫外调。滌的原配范氏只生一子便故去,继房皇莆氏,在当时不是名门望族,所以愿意嫁给落难的滌,随滌贬官外调,并定居吉安。在这个敏感时期,滌子武卿的后裔失考了。
前面说了,苏湖堂源自胡瑗,明德公是胡瑗的叔叔,明德家族和胡瑗家族联系密切。那么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武卿的子孙为了自保,融入到同宗的明德公族系中了(并未直接接到明德公世系中)。武卿的子孙为了使后代不忘自己是胡瑗的后裔,便使用苏湖堂的堂号,表示不忘本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德公族系也开始和武卿后裔一样称苏湖堂。不然明德公族系不用安定堂,而去用源自明德公侄子胡瑗的苏湖堂堂号?春阳公和武卿同代,春阳公第三子思椿公生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思椿公应该和武卿的儿子同代。也就是说明德公族系使用苏湖堂堂号,应该不会早于1150年,这是上限。
2016年11月5日,我想联系上思衡公在广安的宗亲,发了一张广安乾隆年间的谱序图片。瓮洞胡氏景春公后裔,重庆合川胡敬常宗亲看到后,马上联系上了我。胡敬常宗亲介绍说,景春公由江西泰和先迁往湖广桃源,后再迁靖州天柱县。在明朝1436年,湖南辰州胡氏与华林胡氏合谱,辰州胡氏与景春公族系有联系,而景春公族系当时在当地势单力薄,为了提高族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回帖(3):
3楼:由于本人去年才接触宗谱,很多资料都是从网上或者是宗亲告诉而得来,本文考证明德家族的堂号时, ..
2楼:胡瑷的弟弟胡珣随叔叔明德公迁徙到豫章,明德公做官退休后定居郴州嘉禾石燕,当时胡珣不知道是否 ..
1楼:瓮洞胡氏始祖景春公是从江西太和县三里坪迁徙到贵州天柱县瓮洞镇的,瓮洞谱记载景春公是1369年迁 ..

全部回帖(3)»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