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胡水生编辑:黄山怪石
婺源县东北部的江岭是欣赏油菜花开的好去处。置身于江岭万亩梯田中,黄灿灿的油菜花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而 对面的“半山村”却很少有人关注,它隐身山林,用“身藏半山人未识”来表达很是贴切。
婺源江岭对面之半山有呈川,这里是“清华常侍胡氏”后裔聚居地,“清华胡氏”是文风昌盛,科举连绵的望簇。这一支来到呈川立足以后,不忘读书进仕,建立书院教育儿孙,以图科举进仕,报效朝廷,光宗耀祖,再求富贵。书院建在半山顶,半山古称碧昌山,得名“碧昌书院”。文化底蕴深厚的胡氏家族教学效果非凡,名声远扬,除了胡氏子弟入院就读外,还有婺源它姓慕名而来的学子入“碧昌书院”学习。
江西婺源大畈昭恩楼藏书保存的汪鋐画像
确实“碧昌书院”的学子历朝历代都有学子考取功名,进仕为官。明代的“汪天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汪天官”真名叫汪鋐,字宣之,号城斋,生于成化二年(1466丙戌年)九月十八,终于嘉靖十五年(1536丙申年)7月初7,是婺源大畈人氏,属新安汪帝汪华越国公后裔。别看他姓汪,其实他也有一半的胡氏血统,母亲属“清华胡氏”后裔,是半山村胡家外甥。年少时寄住舅舅家来到“碧昌书院”求学,他聪明伶俐,读书刻苦勤奋。23岁时中举人,36岁便登康海榜进士,从此走马仕途。
初登仕途的汪鋐并不顺利,由于他拜左少宰吴文定为师,而与吴文定有过节的太宰马端肃从中作梗,任职时对汪鋐不升反降。
正德六年(1511),汪鋐任广东提刑按察司佥事;正德九年(1514)升本司副使;正德十年(1515)奉敕巡视广东海道,处理过疆戎务;正德十六年(1521),汪鋐任广东提刑按察使,此间正逢葡萄牙等西方列强占据中国的屯门海澳,掠劫和勒索,掳走年轻女子,引起公愤。汪鋐愤慨上书正德皇帝请求出兵挞之。
1516年8月,汪鋐旨率大鹏、东莞两地的水师,在上千民勇船只声援下,迎战葡萄牙武装船,大获全胜。是中国历史上抗击外来侵略者取得胜利的第一人。此举朝野倾动,汪鋐的“师夷制夷”的军事才能得到朝廷赞赏。为表彰其功绩,朝廷于正德16年12月,特敕加汪鋐一级,使食一品俸。汪鋐仍留驻南头,命令明军舰队巡视珠江口。此后的嘉靖元年(1522)9月,汪鋐将葡萄牙侵略佛朗机的首领别都卢生擒,汪鋐指挥的“屯海之战”打败葡萄牙人,第一次收复香港和澳门主权,至于佛朗机只要听到“汪鋐”二字就不敢妄为,闻风而逃。
此后,汪鋐历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钦差提督、刑部右侍郎等职。直至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他历经四朝。纵横官场三十余年,一生历任十七职,是明代唯一同掌吏、兵二部权利的人。深圳市中山公园汪鋐雕塑
汪鋐不仅抗葡卫国,而且爱民如子。当南头遇到大旱,汪鋐带头为民祷雨。恰巧天公作美,大雨而至,深得民心。离任后,南头乡为其建“都宪汪公遗爱祠。”。万历元年,分东莞立新安县,知县吴大训重修,并易名为“汪刘二公祠”。1988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深圳市中山公园还伫立有汪鋐雕塑。
汪鋐为何称为“汪天官”?民间流传说是由于汪鋐功高,嘉靖帝欲添官给汪鋐,但度时处事的汪鋐立马跪谢主隆恩,皇帝金口玉言,“天”、“添”两字谐音,才得“汪天官”称谓。再者,吏部尚书有总管人事大权,主升迁、迁职,所以称“天官”。
“汪天官”功成名就后,不忘培养他的半山村“碧昌书院”,亲题牌匾,差人送来悬挂于书院门垴,以谢师恩。当时常有朝廷命官前来曕仰、拜祭。如今家乡婺源县城朱子步行街西头,还伫立有纪念他丰功伟绩的四柱牌楼。
跟随笔者穿越500多年时空,寻觅“汪天官”的足迹。
江岭是婺源田园风光的代表。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状,从山顶铺散到山谷下。站在山顶望去,脚下大片的山谷和对面山上,油菜花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中间夹杂着几个白墙黑瓦的徽派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