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王立新品评三国人物:谁是诸葛亮“封神”的最大推手?
南山发表于 2017-03-04 14:48
王立新品评三国人物:谁是诸葛亮“封神”的最大推手?
2017年03月02日 10:59:01
凤凰国学 作者:王立新
导读:三国是在汉末乱世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乱世是豪杰蜂起,也是混账横行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人物往往很多,正负面的都不少,但是真正上档次,够重量等级的其实并不多,大多也只是浑水摸鱼,侥幸获利而已。三国时期,政治人物、军事人物、智谋人物、人文人物,隐逸、医巫、怪妖等等,什么人物都有,忠奸杂陈,能否相间,正邪各有其场,人鬼俱现江湖。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得世界斑驳陆离。
诸葛亮在《三国志》里的形象,只是一个善于治理日常政务的“能吏”,因为安抚了南蛮孟获,从而又被论定为有“治戎”之才。但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却并不认为诸葛亮是一个真正了不起的军事家。而作为宰相或者丞相,有史以来多如牛毛,本亦不足为奇。正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中哼唱的那样:“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仅汉武帝一朝就往复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后世宰相更换的频率有时更高。宰相,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诸葛亮
但是诸葛亮这位宰相,却在中国人心目中高居榜首,地位至高无上,几乎达到了圣人的地位,永垂竹帛,恒为世范了。这是为什么,又是从何时起开始的呢?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于汉献帝建安十二(207)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山辅佐刘备,至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八月,病逝于北伐曹魏的进军途中。后主赠予“武乡侯印绶”,赐谥为“忠武侯”。
诸葛亮病逝前,将退兵事宜全部安顿妥当,司马懿率兵尾随,陈寿只说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就是仔细查看诸葛亮的屯军修整地点,见诸葛亮行军有法,无懈可击,赞叹说:“天下奇才也!”
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对这件事情描述得更为细致:“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迫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活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三国演义》写这段故事,显然不是仅仅依据《三国志》的说法,而是整合了陈寿的《三国志》和习凿齿的《汉晋春秋》。
陈寿在诸葛亮传中评价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着,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平心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也。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隆中对
诸葛亮作为宰相,确实出类拔萃。从诸葛亮过世,直到唐代,虽然一直不乏对诸葛亮的赞美之词,包括东晋的习凿齿、南朝宋的裴松之、唐宪宗的宰相裴度等。但究其大略,不出于陈寿上述的评价。只是说他是个优秀的宰相,大致属于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宰相管仲、汉代初年的萧何那种,是个有本事、有成就的宰相,而且比这两位可能还略逊一筹。东吴张俨说“仲达之才,减于孔明”,说诸葛亮“虽古之管、晏,何以加之乎!”以为管仲和晏婴,也未必强于诸葛亮。晋朝张辅评价虽然稍高,说诸葛亮岂止是乐毅能比,简直可以和伊尹与吕尚相提并论。(“殆将与伊、吕争俦,岂徒乐毅为伍哉!”)可其实还只在治能上说,没有在理想目标和仁德用心,以及内在修养和学识的角度说。
这些从魏晋一直到唐代的评价,基本还是从治理的能力方面来评价诸葛亮,没有脱离事功评价标准,所论诸葛亮与管仲、乐毅等高低的不同,也只是量上的多寡而已,不足以在正大和彻底的意义上抬高诸葛亮。
直至北宋的仁宗至神宗的时代,因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
下一页 (1/6)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