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访旧友
胡忠义发表于 2017-03-13 21:14
。客厅靠右手边的白板上是用黑色油性笔写下的《陋室铭》,书法下笔遒劲、舒展,很是秀丽大方,我知道这是出自冯敬尧冯姐的手笔(在老家时经常喊冯姐冯敬尧,因为是上海滩老大),冯姐的书法在糖厂绝对数得上前几名,这会儿教小外孙女派上了用场,这时,我才更加体会到老胡姑爷说的话,楠楠是书香门第(楠楠胡老师之女),这就是书香门第啊,孩子爱读书是从小时候抓起的,更是书的”香“把孩子的情操薰香了。老胡真是很成功,把女儿培养成博士后,又找个博士后的女婿,着实让我羡慕不已。想想自己很少教育自己儿女,对女儿从不说,从不管,也从不过问,女儿高中毕业考上深职院,花三年时间学影视制作(专科)毕业,同时读华南师大平面设计专业(本科)毕业,我真是花的心思太少了。别人在谈起子女教育时我总是闪躲,因为自己实在是个失败者,并且自己对孩子也一直是这样灌输的,养儿女不希望他们走得很远,能在我的身边,让我看到你们健康的活着就好,我就是幸福的。
参观完胡哥的豪宅,我们随胡老师一家人去“老北方”吃饭,东北人就有见面免不了喝酒的习惯,我这个在深圳历来是受保护的对象,在家老婆和孩子不让喝,在学校校长也坚决不让别人给我酒喝,大家一起吃饭,校长总是为我挡酒,而今呢,老婆也没说不,一斤白酒和老胡、姑爷三人喝得干净,老胡的姑爷虽然是博士后,但是不是“书呆子”哪款的,喝酒、说话都是豪爽、大方,让客人感觉舒服,边喝酒边觉得老胡真算得上成功人士,找个不错的女婿,让人羡慕,一边心想,女儿要能找个这样的女婿,我就知足了。
席间,我们回忆起了糖中的旧友,糖中的旧事,总是觉得谈不完,说不够。特别想起了昔日学校开不出工资,我们起早贪黑,就连中午都不休息地带家教、给学生补课,那辛苦就别提了,直到走出老家,我才觉得过上了正常人应该有的生活。想想现在再不要为那几个钱辛苦自己,委屈自己,真是幸福至极啊。人不是为钱而活着,但是没钱万万不能,可是,钱多有多花,少有少花,千万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看看老胡,一天轻松自在,没事写写小诗,看看风景,哼哼小调何尝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呢?于我也如此,有时,全家人点上一个电视剧,放上一些茶点,团团围坐在沙发上,和剧中人一起哭一起笑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饭后又到老胡家里小酌,聊一会儿,又去小区附近参观三联水库, 青山碧水,古树参天,蔓生的植物间野花缤纷,真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好一个修心养性的地方。我们边走边聊,边聊边拍照片,我也边把我们的照片传到糖中的群里,让群里的老同事一起分享我们相遇的喜悦。
爬到山顶,我们小憩一会儿,踏上归途,大家互相搀扶着,尤其冯姐老是帮老婆背包,这让我着实感动,想起昔日住在一起时相处的总总,不觉眼睛发潮。人生总是分分离离,谁能想到,十多年前我们还在飘雪的北方一起共事,今天却在艳阳高照的南国聚首呢?看来,我们真是有缘分,这也使我想起了魏保臣老师,从我学校门前匆匆而过,无意间看到了LED大屏上我的名字,然后,我们相见,然后我们一起畅饮,何不是缘分呢? 还有来深圳陪孙子读书的老李大姐,我们一起爬马峦山,一起过年,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呀。
走回小区,我和王姐谢过了胡老师一家的热情,约好了下次相聚,匆匆而别。
相聚匆匆,离别匆匆, “这是一个流行分别的时代,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和王姐坐上K105,没想到从胡老师那里还有直达的公共汽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到了,王姐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带着孩子去吃她烙的馅饼,虽然还没去,但是馅饼的香味却香到了我的骨子里,它牵着我飞到了那个不远的日子。(作者是我原来同事)
赞 评论
上一页  (2/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