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安徽桐城孝义堂胡氏简说  之四 :漫话桐城、合肥两地胡氏“孝义堂”字派
胡劲松发表于 2017-06-01 14:16
安徽桐城孝义堂胡氏简说之四 :漫话桐城、合肥两地胡氏“孝义堂”字派 安徽桐城 胡劲松
字派,又称为字辈,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字派辈歌表现形式多为四言类诗体和五言类诗体,因为它不像诗那样严格讲究对仗平仄。字派用字一类是美德和吉祥的字,如:忠、诚、孝、福、禄、贤等等;第二类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如:永、传、昌、盛、兴、延等等;第三类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如:泽、祖、显、荣、恩、启等等。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有的用在后一个字,以前一种居多。字派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一直延续到现代。字派应该说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
桐城胡氏孝义堂字派
桐城胡氏孝义堂派行世系对照表
安徽桐城胡氏孝义堂字派辈歌是“上祚承恭允,洪祥必孝忠,久常传世德,大善福攸同”。 其启始“上”字辈乃安徽桐城孝义堂胡氏自江西饶州,经江西鄱阳瓦屑坝迁皖桐第十二世(对应安定郡胡氏世系是第73世),现已传至廿六世“德”字辈(对应安定郡胡氏世系是87世),真是瓜瓞绵绵,尔昌尔炽。
合肥胡氏孝义堂字派

全国胡氏孝义堂除安徽桐城外,还有一家即安徽合肥胡氏孝义堂,且这两地胡氏孝义堂真正同祖同宗,一脉相传。而安徽合肥胡氏孝义堂的字派辈歌是:“忠孝承先泽,诗书继世贤,国安思善道,家正立朝天”。其字派现已传承到“善”字辈(对应安定郡胡氏世系是86世),从之万、之奏两公始算起已是第15代了。安徽桐城、合肥两地胡氏孝义堂既是同祖同宗,一脉相传,为什么字派却又不同?

合肥胡氏孝义堂胡国春宗亲发言稿
笔者在查看合肥胡氏孝义堂胡国春族胞在2013年10月2日的胡氏家族精英联谊会上的发言中知悉:安徽合肥胡氏孝义堂系安徽桐城胡氏孝义堂蒿墩支派迁桐十世祖之万、之奏两公(庆二公后裔)从桐城蒿墩迁至庐阳(今合肥市)发展形成,现有族人五千多人,在合肥也是名门望族。
之万公谱页上资料
之奏公谱页上资料
普远公捐基建祠的文字介绍
合肥胡氏孝义堂谱上记载之万公生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卒失考;之奏公生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于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生下长子忠源,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笔者在和合肥胡氏孝义堂胡贤稳宗亲微信上私聊中,他推断之万、之奏公应该在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至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之间迁入合肥的,理由是:之奏公出生于康熙三年到康熙十五年时他才12岁,之万公也才15岁,就算古人因生活艰难等原因历世早,但他们俩兄弟这个岁数也恐怕才是刚刚开始步入社会,也就是说之万、之奏二公最早不应早于这个时侯,否则他们太小了怎么能出远门创业生存?再说康熙三十一年之奏公生长子忠源公,如果这时他们仍在桐城,那桐城胡氏孝义堂谱上就应该有忠源公的记载。笔者认为这推理严谨、合理,可信度高,给人以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再据桐城胡氏孝义堂宗谱上有文字记载的“捐基建祠族人至今称之”的迁皖桐第十世祖普远公生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卒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基本上可以推断桐城胡氏孝义堂老祠堂约建于公元1700年左右。两相比照,当时之奏、之万两兄弟离开桐城蒿墩时估计正是临近桐城胡氏孝义堂老祠堂才开始兴建的时间点,猜测当时桐城胡氏孝义堂的字派因祠堂还未建成所以还尚未统一确立,故而之奏、之万公在桐城胡氏孝义堂字派还未统一确立前迁到合肥后,因当时年代的交通、信息等闭塞原因,和老家桐城胡氏孝义堂失去联系,只好自行单独确立字辈了,这样也就出现了安徽桐城、安徽合肥两家胡氏孝义堂同祖同宗,一脉相传,但两家孝义堂的字辈又不统一的历史遗憾。只能做这样合理的推导了,不能也不敢做权威论断,欢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百家争鸣。
统一后的安徽桐城胡氏孝义堂字派辈歌
根据桐城胡氏孝义堂管委会胡燕生会长的介绍,2013年3月安徽桐城胡氏孝义堂与安徽合肥胡氏
桐城胡氏孝义堂字派
浏览大图
合肥胡氏孝义堂胡国春宗亲发言稿
浏览大图
合肥胡氏孝义堂字派
浏览大图
桐城胡氏孝义堂派行世系对照表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普远公捐基建祠的文字介绍
浏览大图
之奏公谱页上资料
浏览大图
之万公谱页上资料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