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合口胡氏家谱自序
百年寻根已成,千里访祖有果,幸甚,余心慰矣。吾合口胡氏,百多年来,蓬飘萍浮,了无根基,代代相嘱,务必寻祖归宗,如今释矣,吾合口胡氏乃源于安徽太平仙源城南胡氏也。
我中华胡氏渊深源长。上古五帝之圣帝虞舜三十二代孙妫满,适周开国圣王武王姬发访得,而封陈国开国之君,妻以己女太姬,百年谥为“胡”,乃我胡氏得姓始祖也。妫满五十八传乐陵公,修《胡氏统谱》延世。乐陵公子福、裕,遇隋乱,福公以今安徽当涂太守而避居今安徽黄山市屯溪之黄墩,为今江西婺源清华胡氏始祖;裕公以隋工部尚书避居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三口镇尚书里,为太平胡氏始祖。裕公四传至碧山珲公为唐学士,承乐陵公后续作南渡后谱,延李白作《乾元己亥谱序》,时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七月也。降至宋、明,福、裕二脉,均联作《清华胡氏统谱》也。
我太平胡氏迨至明代,已然煌煌大族,嘉靖间,县府仙源二十四大姓,胡氏赫然居首。是故清康熙六年(丁未,1667)白水公断宋季周保公为城南一世祖,而福一公、实翁公则为龙门脉一世祖也。白水公以统谱存古,主修《城南胡氏家谱》以传后。周保公三传宁一、宁二、宁三、宁四四脉,而六传后至明代,绵绵瓜瓞,繁衍近五十分,周保公子孙遍布长江两岸,苏浙闽粤、皖赣两湖矣。《城南》谱于清咸丰元年(1851)、民国十九年(1930),均遵白水公创修,按四脉合谱,两次重修。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三次发起,工程浩大,卒未成果,至今依然望有所成。民国十九年立一新则:洪杨之乱,惨死无数,男丁承祧改旧制,独子不祧、一子承祧一房为均可承祧两房,嗣有续也。
吾城南胡氏忠孝节义,道德传家,尤钟《易》学。二世百英公,世称人杰,以《易》义命名诸子,复亨、临亨、泰亨、谦亨皆《易》名也,故而保世滋大,克昌厥后。泰亨于明洪武帝大明建元前,即以《易》充贡补进士,嗣后命名皆名关《易》义。泰亨公即城南胡氏泰亨派肇端也。康熙丁未,白水公立城南谱,更立《易》名二十字为昭穆,自周保公十三世孙起“咸”字。民国十九年续谱,增十字,凡“咸观渐有豫,同履益丰升,家恒师萃大,鼎济普乾中,谦巽人随泰,明孚兑覆临”三十字,吾分今行“恒”辈矣。
清咸丰六年(1856)三月,太平惨遭洪杨屠戮,人口卅万,十停难一。吾高祖同源公避浩劫,携孺人 氏、曾祖履杰公(时年五岁),背离故土,颠沛顿踣,辗转来湘,今七世矣。自高祖以下,日夕念念归宗。民国十九年修谱,尚存联系,后战乱迭起,杳然中断。庚寅(2010),列祖庇佑,寻根得果,吾合口胡氏即安徽太平仙源城南胡氏之苗裔也,始迁之祖同源公即中华胡氏得姓始祖妫满公第九十九世孙也,隋时咸阳南渡太平胡姓始祖裕公之第四十世孙也,城南胡氏一世祖周保公之第十八世孙也,城南胡氏三世祖之宁三公之第十六世孙也,宁三公脉钟公支本公分也,自本公下传十一世为豫祥公,豫祥公传吾合口胡氏始迁之祖同源公也,吾合口胡氏祖居地即安徽太平仙源城东南三里今安徽一零三省道西侧道旁屋里胡也。
安徽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子孙,遍布沿江湘鄂之间,江浙闽粤及至南洋海外,派系枝繁叶茂,家谱启修繁难,吾合口胡氏既寻根有果,且去太平数千里之遥,须存续支派,故上承《城南胡氏家谱》,新立《合口胡氏家谱》,俟《城南胡氏家谱》新修之日,再行顶谱归宗之大礼,吾合口胡氏子孙切切谨记。
《合口胡氏家谱》尊《城南胡氏家谱》范本,依欧、苏之体例,记白水公之定则,行《易》义之昭穆,《城南》谱存古,《合口》谱传后,两相照应,百世不衰。
自庚寅至今,已历五载,余穷力蓄资,搜集资料,译谱序,排世系,理年表,《合口胡氏家谱》得以趋全。因同源公一家三口,辗转来湘,虽已七世,至今仍为单姓寒门,人口不众,故完修谱稿,只能自购谱本,自书谱文,以敬先祖之德,以慰族人之心也。幸有祖居之地丰炘族叔鼎力相助,节节把关,谱文得以审订,屡寄资料,内容得以充实。又有光前、志刚等合口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