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幸存戏楼村——西阳
hslxhns发表于 2018-01-16 10:09
作者:查从俭摄影:胡桂荣
图片来源:网络
西阳村在泾县之东,现属榔桥镇,古属石门乡溪头都。位于泾县祖山黄子山之西北,空旷轩敞,阳光明媚,故而得名。丘陵平畴相间,陂泽溪流相连。烟树之间,村落处处,炊烟袅袅,犬吠鸡鸣,实为一方桃源世界。
泾县西阳胡氏出自舜帝的三十三世后裔妫满。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封之于陈,建有陈国,谥号胡公。后裔以先祖谥号称胡氏。
唐末,婺源有胡学剿黄巢有功,封常侍。胡学裔孙胡谦官宋理宗大理寺评事,迁居西阳。
宋元之交,西阳这方宝地有郭氏、邹氏、段氏、薛氏、曹氏诸姓杂居,唯郭姓为大。从旧地名来看有郭家山、郭家园、郭家塘等,宋元之际其势力可谓强大,胡氏刚迁泾县时在王桶岗、白菜园的地方买宅就傍郭氏生活。
相传八九世,二百余年有分居到胡村塘、王家庄、团仓里等处,只有玄七公这一支仍居此地。
至明嘉靖年间,其裔孙朴斋首买郭氏业,世禄继买邹氏业,段氏、薛氏、曹氏诸业也相继归为胡氏,于是充溪头都一图十甲,拥有上庄、下庄、塘里、大甲诸村,四至到拓园岭、寒冲里、石嘴头、悟雪庵、乾明寺、油拓冲、溪头坑、羊皮西坑。又在核心村爵阁培建宗祠(谱祠),选址高敞,坐白华而面黄子,来东水而去西流,左望塘里、大甲、上庄,右视下庄、上林、东山,且周览通村,屋宇无不环拱来朝。宗祠前还有世禄祠、中乙祠,于清道光十五年在世禄公祠前建两圣阁,上供文昌星和关圣帝。
摄影:胡桂荣
咸丰五年(1855),费银二千二百两,相对两圣阁创建万年台(俗称花戏楼)。每年定时演戏酬神、娱祖宗,同时也丰富了当地文化生活。据说在万年台屏板上记载曾演过的剧目达二百多出,其中记载最早的演出日期为光绪二年(1876)。所记班社有长春、四喜、双喜等。可惜的是该花戏楼因岁月沧桑毁坏严重已被拆毁,幸甚的是外西阳还有一座样式形同、制作更精美的花戏楼。
摄影:胡桂荣
外西阳乡万年台建于金溪村,据说比里西阳的稍迟。该万年台面积较大,平面呈“凸”字形,通宽12.5米,通深10米,前檐和转角部位完全敞开。台面中心立木屏,组成带“上场门”、“下场门”的“守旧”,分隔出前台和大面积的后台。前台两侧用作乐台,乐台后方隔出小化妆间。木构台面升起2米,台下原设有水缸,起音响共鸣作用。前台采用垂柱,尽量减少立柱障碍。舞台正中上方做出俗称“鸡笼顶”的穹隆形藻井,九层斗拱,层层收拢,非常精致。藻井不仅使戏台造型生动,同时兼具拢音作用。整个戏台用的都是当地民居的程式化部件,只是屋顶形式作了一些变通处理。后半部用的是硬山顶,前半部山墙添加一道平檐撒头,把硬山转变成歇山翘角。前檐中部随着台面的凸伸,做出带歇山顶的重叠飞檐起翘,显现出极力张扬舞台形象的意图。戏台装饰非常华丽,几乎所有的露明的构件,如粱架、斜撑、柱、粱、枋、檩、屏门、隔板、童柱等,均有精细的木雕戏文图案,加上鲜艳的饰漆,非常吸人眼球,引人人胜。
摄影:胡桂荣
这座万年台既有前台,也有面积比前台还大的后台,看上去像是一座独立的完整建筑,其实它原处胡姓祠堂范围内,也仍然是依附祠堂组群的戏台。戏台旁边还筑有玄坛。
摄影:胡桂荣
关于这座花戏楼的建筑背景,当地是这样传说的:金溪村第十二世祖胡应魁在外经商误宿黑店,精明的他发觉情况不对时歹人已开始行动。危急关头一个电闪雷鸣,他在茫茫黑暗中恍惚看到天上玄坛神伸手指向窗边,临窗一望果见有竹梢晃动,于是他顺着竹梢溜下逃走了。常言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很快大发。为酬神保佑,就建筑了这座“玄坛”,并于旧历三月十六日玄坛神赵公明诞辰日请来戏班演戏,后演绎成家族的活动。演出活动最多时,自三月初一开演,直至月底,均为徽、京大戏。每次开台或重修后演出,均有放铳、砸碗等仪式,且与当地贸易结合,热闹异常。里西阳花戏楼虽已经毁圯,但从异常精美的外西阳花戏楼的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