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茂东专帖(三):泗阳胡氏简介
南山发表于 2018-06-17 17:54
安定堂宿迁古城墩瑯胡支系胡茂东宗亲专帖(一):
我们续家谱为何要说古城?http://www.dlhjp.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1&extra=

宿预古(故)城(以下简称古城),今属宿迁洋河新区郑楼镇古城村一带。含黄河故道两岸(古泗水河道)。古城为宿迁有史明载以来最古老的地方。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原始社会时这里为九夷部落之淮夷,为中华土著民族发源地,也曾为吴楚两国战场,晋及刘宋时期建有城池。曾设宿预郡。秦设县制时属邳郡,文化底蕴深厚。

古城与我们安定胡氏渊源深厚。我们胡氏先祖很早就到达这里,安定堂先祖胡尊之孙喜公(胡奋之子)最早迁邳郡宿预,52世胡喜公,东晋人,约公元317年间,占藉五世,即喜→哲→彬→履→怀定→57世藩公(因护刘宋皇室有功(约公元450年左右迁出古城)而封土于豫章(南昌),因喜爱奉新华林山山水之美而在此乐居。生子六十,自此繁衍出胡氏最负盛名的支系一一华林胡。从喜公至藩经五世,可以说华林胡始祖是在宿迁古城建功立而受封的,古城为华林胡发祥地之一。

谱载我们墩瑯胡先祖于宋末也因乱从新安郡迁宿迁堰头,在堰头只数年便迁古城并在此繁衍生息下来。至今近八百年,我们墩瑯胡迁始祖及三代之前的先祖祖莹在古城漕河之南岸,茶盐城东。

我们先祖到古城兴集市,开商阜,古城原有土山,是桃源县(今泗阳)海拔最高的地方。因黄河在古城拐弯入淮。此处史上屡遭水患。宿预古城被淹没於水下,我祖二房迁于泗阳界湖墩瑯庄(两地相距不远,约十来公里),老三房仍居古城黄河两岸。几百年来我们已发展为十来万人。墩瑯胡为泗阳望族,明嘉靖十七年进士辰州知府胡思忠为我墩瑯胡先祖,写有《古城墓志源流》。

古城是宿迁史上长老,也是我墩瑯胡始居地,发祥地。所以修谱要从古城说起。

附一:
【古代地名沿革考】宿迁宿预故城
王正鹏(土家族)/文
江南宿预故城在宿迁县东南。杜佐曰:故泗口也。晋明帝太宁中,兖州刺史刘遐自彭城退屯泗口。即此晋义熙初始置城邑,其地东临泗水,南近淮水,自后常为重镇。晋义熙五年(公元413年),南燕将慕容兴宗等,寇宿预拔之,大惊而去。宋泰始三年(公元467年),魏将孔伯恭攻宿预,宿预戍将鲁僧遵弃城走,自是没于后魏。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张惠绍侵魏徐州,拔宿预,执城主马成龙,未几魏邢峦围宿预,败梁兵于清南,张惠绍弃城南走。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魏将成景雋杀宿预戍主严仲贤,以城来降,魏将杨椿将兵攻之不克。梁普通六年,箫综以彭城降魏,魏乘胜攻取诸城,戍至宿预而返。侯景作乱,为东魏所取。梁承圣三年(公元554年),齐宿预民东方白额以城降梁,梁遣将杜僧明助之,齐将王球来攻,败退寻复入于齐。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伐齐,鲁广达克南徐州,诏以鲁广达为北徐州刺史,镇其地。陈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又为后周所陷。隋大业中,下邳郡治焉。唐废郡,寻改曰宿迁。

附二:
宿豫遗址碑记
宿豫城位于宿迁市宿城区郑楼镇古城山南麓。古时,这里山岭起伏,淮泗汇聚。为南北交通之要路,茶盐集散之大都,历代兵家必争之要地。宿豫城历史悠久。夏代即为徐国都城,西周为厹犹国都,秦初为厹犹县治。晋惠帝永兴二年(三0五年),安东将军琅琊王司马睿在此置邸阁。东晋义熙元年(四0五年),置宿豫县时始建城池。梁武帝天监五年(五0六年),太子右卫张惠绍“堑其罗城,引泗环之”。 唐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年),宿豫县改名宿迁县后,于宋初治所北徙,后故城淹没于泗水之中。此前,宿预故城既为县治,又为宿预郡、东楚州、南徐州、东徐州、北徐州、安州、下邳郡和泗州等郡州治所。但因史料无载,古城规模不详。宿豫城北迁后,古邑不失要冲地位。人丁兴旺,街市繁荣。明清时曾在此设立巡检司、古城驿。历代文人常临此地,并留下吟咏诗篇。宿豫故城历经战乱水患 ,旧时形势不可复睹,然古城山鹤立于淮泗平原,仍现卓然不凡之势。其北麓峭然壁立,各
下一页 (1/2)
回帖(2):
2楼:安定堂宿迁古城墩瑯胡支系胡茂东宗亲专帖(三):
泗阳胡氏简介

胡氏,望安定,舜 ..
1楼:安定堂宿迁古城墩瑯胡支系胡茂东宗亲专帖(二):

平凡有大爱。胡井祥坚持无偿献血,助 ..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