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宁生一、李白与胡珲在中华所有姓氏中,大诗人李白为家族宗谱作序唯一就是《太平胡氏》。“李白访胡珲”的故事在黄山区家喻户晓。在黄山区(原太平县)县志也有记载。黄山太平《城南胡氏》谱首位编撰人是唐代大学士胡珲,别看现代李白留芳千年。但当年,胡珲毫不比李白逊色。应该受到李白的仰视才对。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李白与胡珲的关系。胡珲其人据当时太平《胡氏宗谱》《万历丙午谱序》(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记载:“曰松(胡松)、曰学(胡学)。为常侍,剿反寇功不让单骑。”胡珲是始迁皖南胡姓始祖隋炀帝当朝时,工部尚书胡裕(名禄)的曾孙。高祖父胡乐陵是兵部郎中。从隋到唐,尽管朝代替更。但家族地位高居不下。特别是胡珲父亲胡松与婺源“清华胡氏”始祖胡学堂兄弟。均因功绩显赫,双双均被封为常侍官。这支胡氏出自官宦之门,簪缨门第。得益于出生豪门,胡珲顺利进入进翰林院成为大学士。李白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才入翰林院认识的胡珲。算起来胡珲该是李白的学长。他们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卓尔不群。他们情趣相投,一见如故,称为“翰林同事故友”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挚友。因李白被翰林学士张坦诽谤,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三月被“赐金还山”,早先离开长安。他们相处只有短短的二年。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55年-763年),由于爆发了安史之乱,长安失陷。唐玄宗出逃,朝廷大乱,胡珲借机告老还乡,离开长安,回家乡黄山碧山隐居。泾县溪头都现存的《明版皖南胡氏总宗谱》关于李白璧山访胡珲的插图尽管李白放浪形骸,与胡珲相处的二年友谊让他难以割舍。思友心切,为寻访故友胡珲。五十九岁的李白遭流放被赦后,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第三次来到黄山。唐贞观年间,唐太宗责令全国各地士族进呈谱牒,修订《氏族志》,胡珲是唐玄宗时的翰林院学士,此时告老还乡隐居在家乡碧山,无论从时间还是从学识方面来说,胡珲牵头修《胡氏统谱》责无旁贷。诗仙李白的访胡珲恰逢其时。胡珲请他为家谱作序,李白欣然应许。于是就有了《乾己亥谱序》。二、乾元已亥谱序为还原这次李白访胡珲的详情,我们先拜读读李白写的《乾己亥谱序》。余在翰林,为同列者所谤,诏命散迹江湖。适采石而过黄山,访翰林同事故友胡公珲,退休养白鹇以自娱。主其家稍久。一日,以谱图示余,曰:“钦奉我太宗皇帝诏,高士廉岑文本,取天下谱牒,参诸传,作《氏族志》修,是以应诏。得余本,窃附己意,增新而遗诸后。敢请一言,以弁其首。”余受而观之,为之叹息不已。胡盖舜之后也,周封其裔孙胡公满于陈,子孙以谥为姓。世居咸阳,代有显人,曰刚,为汉大司农;曰贡,为交趾都尉;曰广,为太子太傅;曰福,为姑孰刺史;避乱歙之黄墩;曰裕,为尚书,福之弟也,因隋亡于唐,隐遁宣之黄山。传至邦公,迁宏潭。惟公家碧山。今作是谱,深得一本合族之道,此予所以观其图而叹息也。呜呼,世之氏族,孰非古帝王盛德之后哉!然历世浸远,支脉日分,盛衰隐显之迹,有不齐矣;死生患难、庆吊救恤之礼,不能以相及矣;同气相视如途人矣。是故无谱非贤子孙莫能修也,有谱非贤子孙莫能传也。珲,亦胡氏之贤子孙哉!自有虞至于今,上下数千百年,蝉联奕叶,而文献足征矣。《传》曰:“公侯之世,必复其始。”未有先世功德深厚而其子孙不能繁衍盛大者也,胡氏之族其可量也哉!故援笔序此,以复其请云。 峕(时)乾元二年己亥秋七月初浣陇西李白太白书序。”从落款可以看出,谱序是唐肃宗李亨称帝的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上旬而作。此年,五十九岁的李白在充军夜郎的路上遇赦,去采石,过黄山而专访碧山胡珲,且“主其家稍久”,对碧山也是一往情深,期间便作了世人熟知的《山中答问》:“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仙随心趁口,便展现了一个让人向往的山中仙境。寥寥两句,道出的是千古绝唱。 胡氏一族居黄山峰下,稽古右文,修谱续牒。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家谱》经胡珲首修后,历代谱序传承有序
回帖(2): 2楼:没有问题呀?你还是看完再下结论。胡珲是告老回乡后才有时间的。之前胡珲还在翰林院任职。
1楼:唐贞观年间,唐太宗责令全国各地士族进呈谱牒,修订《氏族志》,胡珲是唐玄宗时的翰林院学士,又 ..
全部回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