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宁都(大瑯派)族谱内容考析
胡承钧发表于 2019-07-21 09:12
绪二年丙子(公元1876年)由邦葵撰写的七修序再次阐述霸公仕南唐这一信息,且霸公长子勝、次子周、三子禹均不及;首次定义四子满,名翼龙,居庐陵永阳乡,宋淳化三年登第为建康司户不樂仕進,同子杏一郎由科举任临川教谕,始迁虔州八角井,杏一郎之子桃一郎,居城市徙于都,因避五季兵乱同子庆三郎复迁虔化鱼母石,庆三郎之子德中由郡庠贡,授漳州漳浦县主簿;侄子宝郎复回卢陵舊市街后,又迁永丰南坝头居之,传四世吴一郎,又迁永丰籐田陈坊,吴一郎之子陈郎徙居虔化(今宁都)怀德乡二十四都小佈塔下对面邓村黄家巷瓦子堆居住,传五世一郎又迁木乡二十七都钦义里湖塘陂头后又迁本乡二十五都仁寿里胡坊,生三子,长大瑜,迁居洪州酉隅后又迁吉州值下;小大璋,徙撫州蓝田后复迁本县城西居住。吾祖大瑯仍籍居之而生子二,长曰二郎,次曰三郎,三郎后又同父迁居何傅二姓之间,即今山堂是也,传数世而生棨兴樂为韶州刺史、潭州刺史;惟我二郎公不移居,今为湖溪开基始祖,传四世而生琳二郎,由乡贡授獄 州判官,有善政,后又升獄州正堂;传至十九世高梧公生三子,长少一郎为湖溪白门前赤淦梅江下山角□等处开房祖;次少二郎居麻源坳下后徙瑞金;三少三郎为上淮南坑等处开房祖;
⑧、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公元 1906 年)由承□撰写的八修序依然强调为胡銓后裔,其它信息雷同。另外强调了二郎肇基后至光绪三十二年,历800余年,传30余世这一重要信息。根据这条信息分析,至少大瑯与胡銓也是同龄人,也为该支接房与胡銓派提供了间接信息依据。
⑨、中华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由宝山撰写的九修序着重肯定了大瑯以下传承人的生、殁、葬、娶信息可考。
2)、《宁都山堂谱》谱序重要信息整理
《1》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由赐进士第国史编修文林郎王相首序,叙述了山堂胡氏得姓源流:胡公满封于陈而受姓这一历史事实。修谱的意义:家之谱,国之史也。谱而弗寳、弗文、弗正、弗大、弗公、弗中、弗备、弗祥,岂不有负于作谱之意哉!是,故谱之所重者,明尊卑、序昭穆、辩亲疏、别同异;谨婚姻、重□庆,用收一族之所有而谱之也。同时也叙述了修谱时的现状:书谱所载,类丧其祥,桀错诬讹,得失半之。12 世孙穀珍等大懼其世远,系蕃昭穆失序,乃续而新之。
《2》明洪武丙寅年(公元1386年)由赐进士第国史编修文林郎王相撰写的第二篇谱序,主要阐述了霸唐时由金陵来吉州,其孙临川学谕猷臣居蓝田鱼母石,五季兵乱全家迁虔化江口,其后历迁,至大瑯一府君,始肇基于何傅山堂。子孙蔓延,各居四方。旸霁、罗田、竹溪、白石皆其一支,中间隐显,代有其人,如四世胡棨兄弟,皆由科举,一任潭州刺史,一任韶州刺 史,以平胡虏大功,棨封金紫光禄大夫,栾封银青光禄大夫,实与庐陵值下忠简公虽析派而同出一源。
根据测算,首创谱序至元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至本次谱序之间已经间隔76年,此次修谱,竹溪、山堂及旸霁支房均合房参与,同时也首次出现了忠简公(胡铨)的相关信息。
另外,根据估算,王相此时的年龄最少不会低于90岁,如此高龄,能够独立完成此谱序相当罕见;王相,一个相当严谨研究学问的人,尤其是国史研究由一定造诣的人,依然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山堂胡氏自成一派),同时给出了本支与忠简公虽析派(房派不同)而同出一源(源头属于唐时由金陵来吉州的公霸还是陈胡满公已不得而知),这一结论。
《3》明景泰三年壬申(公元1452年)由胡氏子孙子昂委托赐进士、翰林院学士解瑨撰写的第三次修编谱序(联修),着重强调本支忠简同宗异派。明景泰三年壬申(公元1452年)由由赐进士、左都御史陈勉撰写的第三次修编谱序(山堂),着重介绍了德立、德义、德辉、德良、德雅、德弼参与修谱的事实及修谱花费的心力。说明了外迁子、侄辈邦直、邦衡、邦汝、邦伟、邦镛参与修谱做事干练之风范;东欣、东昱、东啓、东范、东澋、东温参与修谱之笃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褒扬,以达到让后世铭记之目的。
《4》明
下一页上一页  (2/8)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