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青铜铭“胡”字,赫赫三千年
南山发表于 2020-05-20 21:35
青铜铭“胡”字,赫赫三千年
胡南山摘编

根据最新统计资料,2018年中国大陆户籍的胡姓人数为1650万人,在各姓氏中排名第十五位。但不知道有没有胡姓人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最早的“胡”字是在什么年代产生的?

200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部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关于“胡”字收集了96种解释,“胡”字虽然主要用于姓氏,但还有许多不同的释义。如公元100年,汉代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散佚后经过唐宋两代重编),对这个“胡”字,尽管与汉代之前的众多人名、地名,国名、官名、谥号有关,但他的解释却是“牛下巴垂着的肉”。

胡姓来源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据说那时有一个以白头翁为图腾的部落,东夷族中鸟夷的一支,便是胡姓的先民。

最早的姓氏专著《世本》(战国末年)上有“胡曹作冕”。传说胡曹是黄帝时代的大臣,是他“发明”了衣服。《吕氏春秋·勿躬》:“胡曹作衣”,《淮南子·修务训》:“胡曹为衣”。胡曹有可能是历史上的胡姓第一人。但也有认为胡曹并不姓胡,就像秦二世,姓嬴名胡亥一样,胡曹是他的名字。不管怎么说,胡曹或为历史上最早使用了“胡”字为名(或姓)的人。
归姓胡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胡为国名的诸侯国,国民多是原归夷族人。归胡的历史可上溯到殷商时期。据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载:“妢胡之笴“(注:妢胡,胡子之国,在楚旁;笴,箭杆)。周初得甲骨及周穆王时的铜器铭文也多次提到“害夫(胡)、胡侯”。归姓胡国的国都位于现在的安徽省阜阳市,公元前495年亡于楚。
河南淮阳陈胡公陵园祭祀大殿中陈胡公(胡公满)圣像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妫满为妻,封于陈地(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奉祀舜帝。妫满死后,谥号胡公,后世称陈胡公、胡公满(一说胡公非谥号,而是生前便称胡公,“胡”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城--即今河南柘城县胡襄镇,公是尊称)。
周厉王姬胡(姬姓名胡),西周第十位君主,前878年—前841年在位。他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最后被国人放逐。他也是使用“胡”为名的另一人。
两千多年前在《春秋》和《左传》上还有另外一个“胡”子国,为周成王姬诵所封的姬姓诸侯国,子爵,也称胡子国,国君即称“胡君”。在今河南郾城、舞阳一带,国都位于现在河南省郾城市。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楷书 →行书(商) (周) (秦) (汉) (魏晋)草书,称 “汉字七体”。现代看到的“胡”字,从字源上只能上溯到秦代的小篆,即便加上陶文、玺文(上古下月疑似胡)等各类古代文字,最早也仅仅能追溯到战国。
“胡”字的历史演变(注意金文有上下结构的“胡”字)
而在更为古老的甲骨文和大篆金文(青铜器铭文)中,至少到今天,是找不到目前所见,大致由古、月两部分所组成的“胡”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甲骨文或金文上的“胡”字,与后来的隶书“胡”字,是不一样的,对它们之间的演变过程,有可能是在近代才被发现。
陕西岐山出土的“害夫”(胡)侯甲骨
如今可见最早关于“胡”字的记载,来自一件商周时期的甲骨(上图)。1977年,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一处西周遗址的窖穴内,发现了一块牛肩胛骨上,上面刻画着五个字符,被学者释读为“其于伐胡矦(侯)”。“矦”所指的,应当是商末周初之际,以“胡”为名族群的领袖,虽然难以确定具体年代,也有专家认为,这次“伐胡”事件,可能发生在周武王之子成王时期的“三监之乱”中。这个“胡”字也有可能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记载“胡”国的物证--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去世之前,距今3000多年。
青铜器上的铭文“胡”字
青铜器上的铭文“胡”字
青铜器的大量使用是在商周历史年代。青铜器铭文(金文)不仅是古文字学研究的重要材料,而且是记载历史事件的“铁证”。在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上,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胡”相关的铭文,研究这些“胡”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3)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