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谈谈清朝乾隆年间的谱禁问题
南山发表于 2006-10-16 22:14
我长汀朱紫胡氏三修族谱是在第十六世祖学成公的主持下于清乾隆年间完成的,学成公字行千号协矩,曾任汉阳知府,退休回乡后与其兄功成公合力主撰胡氏三修族谱。我在查看这次修谱的相关资料时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从请名人写序言的时间上看,三修谱稿应是在乾隆九年完成的,但真正刊行却在乾隆四十年,为什么谱成以后会延迟三十年而且是在学成公过世以后才发行?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直不得而知。
上海在琏兄弟在长汀网上发布的资料帖子,成为解开这一迷团的线索。这篇资料来源于綦彦臣所著《中国古代言论史》第十二章 清代:文字狱的巅峰:
“湖北汉阳知府胡学成、广东连平知州胡功成先后罢官回福建故里。兄弟俩于乾隆十九年(应为九年)刊修家谱,内有"太祖"、"昭穆"、"武宫"、"炀宫"、"世室"、"升遐"、"笼罩天下"、"亲贤乐利"等"僭妄"字句。二人卒后,奸人胡作梅因图产不遂,便控告胡氏家谱有上述"悖谬之词"。福建巡抚定长上奏朝廷,认为胡作梅"挟嫌诬蔑",拟发附近充军;胡氏兄弟身为职官,非乡愚可比,竟将"僭妄"字句写进谱内,请旨革去职责,追夺诰命。得旨交刑部议奏。”
这段资料表明, 长汀朱紫胡氏三修族谱是因为其内容有 “僭妄”字句和“悖谬之词”而被禁止发行的。
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曾发生过一次因民间修谱内容不合规范而导致政府出面干预的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江西巡抚辅德上任后,发现江西境内大量出现合族建祠现象。本来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同姓家族,合资修建祠堂,借以收敛钱财导致祠产纠纷不断增多。同时,受当时风气影响.各家族在纂修家谱时大都远攀古代君主作为自己的祖先,行文中也经常出现一些僭越之词。于是他给乾隆皇帝上书.希望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根据他的奏章,乾隆皇帝下令各省督、抚和地方官员留心稽查,也就是说对所属地区家谱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查,并明令禁止不准在省城、府城内合族建洞。辅德深受鼓励,在江西境内全力执行,逐族审查,调验谱书,果然发现问题很严重:江西各族谱中,始祖推到唐、宋,已属近代,而以两汉之前,三皇五帝为始祖者,比比皆是,甚至已远涉到盘古帝皇,据统计,江西境内家谱中载有荒诞不经始祖的共有1016种,足见这种现象的普遍。辅德在清查的基础上,下令所有这些族谱一律删除,并毁其版,而以始迁本地或世系分明者为始祖。家谱修成后,必须经官府审查无误,盖印后方可分发。族谱审查期间,许多家族顾不得家谱不外传的古训,恭恭敬敬地将族谱交送地方官府审查,以求过关。
这次族谱审查还仅仅是开始,如有违规现象仅仅是删改内容,审查通过后还可以付印刊行,问题严重的也只是将族谱原版毁掉,没有涉及到人身安全。到了乾隆中期愈演愈烈的文字狱对族谱编修则是施加了更大的压力。清政府出台了有关家谱编修的具体规定更加严厉,违者就要冒掉脑袋的危险了。这些规定是:1.祖先名字如果犯了庙号、御名、亲王名直至孔子名讳的,一律改用同音字以避之。2.不准妄自攀援祖宗,只能以五世祖为始祖,或以带领全家或全族迁至当地的祖先为始祖。3.禁止在族谱中出现“世表”“传赞”名目。4.如果行文中遇到本朝年号必须另起一行,后改为必须空一格。5.取消“艺文录”,这部分内容不好审查,也最容易出问题。6.不准刊载祖宗的画像。7.禁用一些帝王和朝廷专用词汇,如“开基”、“创业”、“中兴”......。
实际上,对家谱内容的规范化也是全国性的文字“厘正”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地方官员为保自己的官帽,都是积极投身其中,另有心术不正的人正好借此机会来报复他人。我族十六世学成公和功成公就是因族内奸人为图族产不成,被打了小报告。经审查下来这部族谱确实有问题,那也怪不了别人了。但当时两公已不在世,对他们的惩罚处分也是象征性的了。具体结果现在还不清楚,但那个告状的奸人也没有得什
下一页 (1/2)
回帖(1):
1楼:补充资料:吾族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所修族谱,均溯祖到唐朝末年"裔孙某"官江西,遭乱弃官 ..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