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江西庐陵(吉安)胡氏简史----胡琼芬
南山发表于 2022-04-27 16:49
江西庐陵(吉安)胡氏简史

一、前言
江西吉安,古称庐陵,包括今吉安、吉水、新干、泰和、永新、遂川等地。汉代为庐陵郡,唐代为吉州。在庐陵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自五代以来便生活着一个胡氏家族,即庐陵胡氏。因境内有一条旴江(又名汝水、旴水、临川江、抚河等),源出广昌县血木岭,流经广昌、南丰、南城、临川、进贤、南昌诸县,注入鄱阳湖。故庐陵胡氏又称“旴江胡氏”。明代解缙曾写有《旴江胡氏族谱序》。
庐陵胡氏析为值夏、南城、禾溪三宗。同出一源,各为其宗,共同的祖先为卫国公胡赟。五季时,胡氏为避马殷之乱由长沙避地徙于庐陵。公霸、公贞、公阳三兄弟各为其宗,衍为三派。公霸居值夏,为值夏之胡始迁祖;公贞居泰和南城,为南城之胡始迁祖;公阳居泰和禾溪,为禾溪之胡始迁祖,其后又徙居黄漕。霸、贞、阳三派,以庐陵这块富饶的土地为中心,历宋、元、明,至近代,可谓名人辈出,繁播四方。
二、庐陵胡氏之起源
庐陵胡氏系周武王陶正虞阏父之子胡公满的后裔。明朝梁潜《泊庵集·庐陵胡氏族谱序》记载,胡公满之后,历秦汉至三国时,有裔孙叫胡质,累官至护国将军、荆州剌史,蜀后主刘禅建兴年间(223—237年)其家先居江夏(今湖北武昌),后徙居丹阳,再移居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至北宋乾德年间(963—967年),胡盛(即胡胜)由宜春迁居到庐陵芗城,芗城之胡氏自此始。明代解缙《文毅集·旴江胡氏族谱序》、王直《抑庵文后集·胡氏族谱序》、明代学者胡直《胡氏世叙》亦均记载,庐陵胡氏为三国时胡质的后裔,传至唐末的胡赟,先是居于金陵,后一度迁居长沙,因避战乱举家迁居庐陵(又叫吉州),胡赟后裔伯公霸居庐陵值夏,仲公贞居泰和南城,季公阳居泰和禾溪。故此,庐陵胡氏衍为三宗,即庐陵值夏之胡,泰和南城之胡,泰和禾溪之胡。
三、值夏胡氏,名人辈出,衍为著族。
值夏之胡,据明代解缙《旴江胡氏族谱序》记载:“五代末有曰公霸,仕宋,累赠庐陵郡开国候,家值夏,遂为庐陵祖。”明代梁潜《泊庵集》卷五《庐陵胡氏族谱序》记载:“又七世日盛,宋乾德中白银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洒拜殿中侍御史,由宜春徙庐陵之芗城,芗城之胡氏始此。”上述谱序反映了值夏之胡的历史的渊源,即值夏之胡始迁祖为公霸,公霸曾任南唐吉州剌史,其子胡胜迁居庐陵芗城,并居住于此。公胜有兄弟4人,胜派衍芗城,周派衍吉水澹源,汲派衍赣州于都,崇昌派衍金螺。
公胜子孙数传之后,随着北宋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衍不衰,人丁日盛。北宋时为寻求更大的家族生存空间出现析家、迁居各地而各自发展之态势。南宋时,值夏之胡出了一个杰出的人物,他就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论家胡铨,以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而名动一时,其事迹名标史册,死后谥“忠简”,称“忠简公”。至此,胡氏大振,子孙多以忠义自勉。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周必大为庐陵胡氏裔孙胡昌龄写的墓志铭中写道:“江西多名士,吉(州)为冠,自古言之,庐陵胡氏为大族,群从数百,多通经,工文章,守礼典。”其族在科举业上相继承递,“秋榜殆无虚榜,它姓莫敢争衡”。
胡铨同辈有兄弟多人。兄胡锋(又曰铸),自幼读书力学,师从名儒萧楚学《春秋》。曾与胡铨一起在乡里洞岩筑精舍,自号“蓬山居士”。锋子胡潚(1133—1175年),字几道,居家以孝友闻名乡里。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以从叔父胡铨的恩荫授迪功郎,监潭州衡山县户部赡(又曰瞻)军酒库,在任三年病故于任所。胡铨的堂弟胡锷,字廉夫,与胡铨同学。胡铨从弟胡镐(1104—1173年),字从周(其世系为恺—汝明—镐),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及第,授新淦县尉,调靖州(治今湖南靖县)判官,改赣县县丞,除诸王宫教授,移大理寺主簿,后出任荆湖南路参议官,为人正直敢言,为官廉勤。胡铨堂弟胡籍,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及第。
胡铨有5个儿子,即胡泳、胡澥、胡浃、胡瀳、胡冲。胡冲早夭。胡浃、胡瀳官承务郎。长子胡泳(1138—1175年),字季水(又曰季永、永夫
下一页 (1/6)
回帖(2):
2楼:琼芬宗亲不再提华林说了,说明琼芬宗亲的观点已经改变了。
1楼:瑗公曾孙--涤公第三子武卿公,北宋末期、南宋初,迁居吉州,不知道吉州胡氏各支可有其记载?依据 ..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