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大海的生平与世系
胡人言之发表于 2022-08-21 15:31
能空房无后吗?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做为先锋元帅、行省知政事的胡大海会把自己成年与未成年的全部子孙投军沙场吗?朱元璋登基后,胡大海的子孙享其战功、效忠朱元璋也是情理必然。靖难兵起,胡大海健在的三个儿子(胡德山、胡德水、胡德林)必然密议:“朱棣进京对我等保皇派很不利,或灭九族,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很不太平。我等既不能回归虹县故里,也不能投亲投友,只有不留任何踪迹地远逃隐居他乡,保全性命、保全子孙。这才是上上策,日后再静观世态的变化吧···”这是正常人的正常思维与正确行动。所以就有了我《胡氏族谱》开篇的历史序言:
“吾祖原籍凤阳府,靖难兵起迁东土。携手同行兄弟三,中有贾奴共步武。以一迁潍一迁文,言就尔居乐田圃。惟有吾祖德山公,相厥高王为安堵。初娶刘氏继聘包,子孙磊落能绳武,辨讼诬、识民苦,称德洋、颂恩普,种种善政难尽数。嘉言懿行载邑乘,略举一二明肺腑。及今每到古冢前,心痛鼻酸不忍睹。”
《明史》是清朝人张廷玉等在乾隆年间修成,错误的东西很多,有的已被修正了,有的尚未修正,或还未被发现。正读《明史》,所以没有详记甚至误记胡大海的家世情况,考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胡大海去世早,在明朝建立前六年就已去世,只参加打江山,没有坐江山,其家世资料在宫中留存较少;二是靖难兵起,有关胡大海的资料有所散失,而家族谱册又被不屈于靖难的三个儿子胡德山、胡德水、胡德林带到了胶东,不被人所知。综上原因,致使300余年后,清人(张廷玉等)修明史时,对胡大海的资料采集不全,只能从零碎的或口口相传的宫记资料中记取。由于《明史》的局限性,多以宫廷资料为依据,宫廷是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场所,多为见风使舵、为当权者歌功颂德者盛居。再加上迁都变京、皇帝屡换、年号屡更,正史遗失、偏史演义者其充。自越国公胡大海阵亡的1362年至明朝1644年的灭亡,就历时283年(明朝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 南京,成祖移至 北京),只明朝就历经了十六代皇帝,再到清朝雍正十三年(即1735年)《明史》定稿,历时374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由大学士张廷玉进呈,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刊行,《明史》终于完成了。如果从顺治二年(1645年)始修算起,直至乾隆四年正式刊行,《明史》的纂修至刊行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悠悠岁月,我们可以想象自胡大海阵亡至乾隆四年《明史》刊行(1362—1739),时隔了378年,而《明史》侧重的是朱氏父子、大众黎民,对开国大臣能知晓全面吗?岂能无误?试问胡大海若为波斯人(伊朗人)岂能与种族观念讲究的汉人朱元璋结拜且被朱氏重用?胡大海若痴傻智残岂能带兵挂帅、担当右翼统军元帅、枢密院判官、江南行省参知政事?胡大海又何以服众且一呼百应?黎民百姓崇拜拥戴之,及死,闻者无不泪泣······
我胡氏自靖难兵起,先祖 德山公(胡大海的第五子)负老谱册,逃于山东省黄邑,生五子:长琛、次璜、三琮、四珦、五璟。嗣后 琛祖生三子:长钧、次钊、三镛。皆居黄县。璜祖殇。琮祖生二子:长铨、次锺,亦居黄县。珦祖生一子镇,迁居莱邑。璟祖其后失叙。······ 嗣后以齐鲁大地为乡土,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综合《世界胡氏通谱》(中华胡姓通谱)、安徽蚌埠司马庄《胡氏宗谱》、龙口市《胡氏族谱》(我)、可得如下世序:··· 胡瑗(胡满公世系第69世)—— 胡志康—— 胡守约—— 胡涤—— 胡尧卿—— 胡龙—— 胡羽—— 胡楠—— 胡沐(满公世系第77世)—— 胡大海—— 胡德山—— 胡琛—— 胡镛—— 胡灏—— 胡植—— 胡熙正—— 胡以堪—— 胡士俶—— 胡怡(满公世系第87世)—— 胡屿生—— 胡自省—— 胡盛—— 胡其温—— 胡洵—— 胡连贵—— 胡毓九—— 胡志善—— 胡维蘋—— 胡本道(满公世系第97世)—— 胡立校 ······
据我《胡氏族谱》载,二十一世胡沐(字子熏)生有两子,依次取名胡大海、胡大渊为二十二世。越国公胡大海的第五个儿子(二十三世)胡德山(
下一页上一页  (2/3)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