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福建)汀州胡氏源流讨论三篇
南山发表于 2024-03-01 21:44
汀州胡氏源流之辩识胡在篪

除夕前, 收到长汀县文史委陈小宁主任传来的《汀州胡氏源流考》(以下简称《考》)。 文章作者涂明谦教授是长汀籍人, 长期从事地区文化研究, 因而格外引起我的关注。 怀揣敬畏之心, 几度拜读。

遗憾的是:《考》开篇即认定汀州胡氏共有同一个始祖——万九郎,并将万九郎与胡彭混为一人。 立论大误, 导致论点似是而非, 让人不解, 不敢苟同。

应该肯定的是:《考》 用较多的篇幅论述了“郎名制” 和“朱紫坊”,无疑为姓氏文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郎名制” 最先由客家学奠基人罗香林教授提出。 它盛行于两宋时期, 流行于客家地区, 是特殊阶段、 特定区域用来命名的一种文化现象。 因多出现在族谱中, 以区别长幼和辈份, 故可理解为“谱名”或“派名”, 而非“真名”。

“朱紫坊” 宋时称“青紫坊”。 位于广储门外的南门及西门以外的郊区。 即今南大街、 和平路、 社下角及大同镇七里村一带。 唐宋时实行“里坊制”, 汀州城内三坊、 城外二十坊, 青紫坊在颁条门外。 明时, 州县城合一后, 调整为十三坊。 城内八坊、 城外二坊, 而将城乡结合部的朱紫坊等三个半城半乡的坊, 称“插花坊”。 可见, “地名”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空间, 它的名称或定义亦不同。 只有了解其演变的过程, 才不致于陷入认知的盲区。虽说, 姓氏与地名, 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然而, 姓氏源流考, 主要还是依靠族谱中载存的史料。 并应着重厘清各支派始祖(有史可考的先祖, 具有唯一性)、 始迁祖(迁入当地开基、 有世系可考的“一世祖”) 的名讳、 生卒、 子嗣; 肇始地(由何处迁来)、 途径地; 迁徙时间、居住地及后裔分布等要素。

应该认识到: 胡氏入闽距今有 1700 年历史。 自西晋八姓入闽, 至东晋、 唐宋以来, 多支胡氏迁居闽省各地, 又都以安定为堂号。 从血脉认同来看, 以郡望命堂号的, 并不代表同源、 同宗、 同祖。综观福建胡氏族谱, 历史上就存在“少且乱”。 同族分房谱相互抵牾、 世系误接乱接等乱象, 不在个别。 究其原因: 是闽粤赣三地抄袭相沿, 间有错误所致。 给源流鉴别增加了困难, 不同认知亦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在谱外广罗相关的方志史籍、 古碑墓銘等遗存, 做到: 溯源不唯谱、 说史不离谱。 并深究细节、 利析秋毫, 审慎考据、 辨伪去妄,不断探索真相, 让历史回归当下。

汀州胡氏是闽西、 粤中、 川赣乃至港台、 南洋地区胡氏的源头,厘清其源流脉络, 显得尤为重要。 兹以个人的几点认知概述如下:

第一、 汀州胡氏历来有二派。 三年前, 四川胡征川宗亲寄来新书《蜀闽粤征信校注》。 该书是万九郎后裔胡永南, 为创修《仁寿胡氏族谱》, 于百年前与闽粤两地的胡梦瀛等族人往来的通信手札,并将幸存的 48 封辑录入谱。 内容围绕汀州胡氏世系脉承, 进行了详尽讨论、 严谨考证。 其文献价值, 弥足珍贵。1922 年 5 月, 福建《永同胡氏族谱》 主编胡梦瀛致胡永南函:“汀州胡氏, 原有二派。 一为东胡, 系万九郎后裔, 与上杭、 武平同为五郎公派。 一为西胡, 系白沙公(应为白石公, 客家话“石” 音“沙” 而误写)后裔。 各建祠宇, 并不相涉”。 由此表明: 汀州胡氏两大家族的祖源并不相同。 东胡系庐陵胡氏一派; 西胡源自汉安定胡建旧名家一脉。这与谱载史料互为印证, 与走访世居汀城老人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而与《考》 三支同一祖的基调, 则大相径庭。

第二、 万九郎不叫胡彭, 不是北宋人。 万九郎, 名垶, 又名绵玖, 字长盛。 宋末, 由宁都上三乡苦竹凹迁居长汀青泰里胡家坊(今童坊镇)。 卒葬大塘背。 生卒年不详, 却有迹可寻。 北宋纪年自 960至 1127 年; 南宋纪年自 1127 至 1279 年。 万九郎系忠简胡銓第五代孙、 銓公第四子胡瀳之后。 瀳公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那么, 他的曾孙怎么会成了北宋人? 显然《考》 有误, 万九郎应是南宋人。
<
下一页 (1/3)
回帖(3):
3楼:汀州胡氏简析胡永兴

汀州胡氏现已知有5支以上。其中有三支知道始祖的溯源;其中2支以上 ..
2楼:汀州胡氏简析
汀州胡氏现已知有5支以上。其中有三支知道始祖的溯源;其中2支以上根本不知祖 ..
1楼:汀州胡氏源流考涂明谦https://mp.weixin.qq.com/s/qAlC3iiZOTrCYgAKdLPUkw

汀州胡氏 ..

全部回帖(3)»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