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胡氏世谱序》考证辨析
胡继武
(魏徵《胡氏世谱序》(原文)见本文末)
一、重要人员信息考证辨析
(一)魏徵资料考证辨析。《旧唐书·太宗本纪》等史书记载,魏徵贞观七年(633年)以前是秘书监、检校侍中;贞观十六年(642年)九月以前魏徵是特进、郑国公。所以,贞观十六年秋九月魏徵的官职是特进,知门下省事或特进、太子师知门下省事;爵位是郑国公。魏徵《胡氏世谱序》(以下简称魏徵《序》)落款是贞观十六年秋九月吉日秘书监检校侍中太子太师钜鹿郡公魏徵撰。唐代名臣魏徵能把自己的职务和爵位写错了,这是非常蹊跷和遗憾事之一。
(二)胡学颜三代人资料考证辨析。魏徵《序》的关键人是胡学颜,他应该是当时《安定胡氏世谱》主编或组织者,《安定胡氏世谱》中没有留下这段历史的片纸只字,胡学颜是魏徵的外甥(宅相),贞观八年(634年)进士;胡学颜的父亲胡绩陈至德年间任职散骑常侍,隋文帝期间任职侍郎;胡学颜长子胡卿,唐高宗时期任职益州都督府长史;次子胡相,累官御史大夫,刑部尚书。胡学颜父子三代人都是高官,除了谱上,无历史资料可以查证真实性是非常蹊跷和遗憾事之二。
(三)胡城及子孙三代人资料考证辨析。西汉初大中大夫(也称太中大夫)位居诸大夫之首,侍从皇帝左右,掌顾问应对,参谋议政,奉诏出使。西汉任职太中大夫的有陆贾、贾谊、邓通、周仁、申培等,他们的经历可以佐证太中大夫是皇帝宠幸并在皇帝身边的官员。关于胡城作为平叛七国之乱三十六将之一,以功封大中大夫,被选中戍守西北边境,举家迁往安定之临泾既无历史可考,职务太中大夫的官员戍守西北边境更是无稽之谈。胡城始迁安定之临泾,说明胡城不是安定之临泾人,他死后葬鹑觚县更可以佐证与安定临泾没什么关联。《汉书》胡建传记载胡建为河东人,《安定胡氏世谱》记载胡钦带胡建迁居河东成为河东人,胡城次子胡安迁居现在临邛(现四川邛崃)。胡城和他儿子胡钦死后才有安定临泾,胡城—胡钦—胡建、胡安三代人和安定临泾没有关联。把胡城写成安定始祖是非常蹊跷和遗憾事之三。
(四)胡遵世系资料考证辨析。写胡城迁安定之临泾,从胡建、胡安都已经外迁异地当官(事实胡建本就是河东人,胡安是临邛人),直至胡遵家族出现,应该因为胡遵是安定临泾人,魏徵《序》《安定胡氏世谱》就把胡遵作为胡城的十二世孙写入谱上,但是编者却忘记了从胡城开始到胡好德,没一个是安定临泾人。究竟是先有安定临泾人胡城才有安定临泾胡遵家族,还是因为有安定临泾胡遵家族才有了安定临泾人胡城?内容自相矛盾是非常蹊跷和遗憾事之四。
(五)胡国珍到胡学颜世系资料考证辨析。魏徵《序》中从壹子忠开始到胡学颜世系,是这么多年胡氏宗亲研究并提出质疑最多的地方,有胡氏宗亲在一篇考证文章这样评论:胡国珍在胡藩逝世五年后才出生,怎会变成胡藩的曾祖父?只能说明,篡改者,不了解胡国珍的生卒年。有人将此怪罪于胡瑗后裔。胡瑗后裔把胡藩加进魏徵《序》中,能装点门面,还是能获取荣光?印在胡瑗世系《安定胡氏世谱》等谱上的魏徵《序》,里面的胡藩世系是谁篡改的?又是怎么印在胡瑗世系谱上的? 漏洞百出的这个世系是非常蹊跷和遗憾事之五。
(六)胡城到胡学颜世系资料考证辨析。魏徵《序》从胡城到胡学颜,共26世,概括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非常有规律的事有三。
1.外迁有规律。只要有兄弟两个以上,基本就出现迁居,成立另外派系,这个规律应该是一种心态,为引出其他派系埋下伏笔。
2.地域有规律。迁出地和任职地规律有两个特性,一是就是未卜先知,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才有的地名,魏徵《序》中先有了。 二是所写的年代根本没有这个地名,所胃XX派系,XX官职想像而已。
3.官职有规律。从胡城到胡学颜,写出来的名字中个个都有官职,小到县令大到宰相,事迹洋洋洒洒,可惜除了胡建、胡质父子、胡遵家族、胡国珍家族等少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