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血脉归程:在祖地上寻找生命的原始点》 文/胡巨臣
胡承钧发表于 2025-06-21 20:33
岁月如歌,祖脉长流。带着对家族历史的敬仰和对祖地的深切向往,我与弟弟胡尹泉踏上了前往汉川闸口村的寻根之旅。在动车上,我们几乎一路无言,车窗外的风景飞快倒退,心里的激动却越来越浓。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就像儿时听爷爷讲述家族故事时提到的那些遥远地名、祖先的名字,如今终于有机会亲自去触摸、去感受。
抵达汉川城区后,我们沿着河堤边走边问,终于找到了闸口村村委会。村支书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十分热情,立刻联系了村里的胡氏族长胡继运老爹。他是“继”字辈,听说我们是“先”字辈时,立刻称我们为“后昆宗亲”。那一声“宗亲”,简单却分量极重,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这片土地的距离,让我们心里顿时暖了起来。
去祠堂的路上,族长边走边讲述胡氏家族的起源。他说:“我们闸口的始祖良允公,是在明朝成化年间从江西宁都旸霁(永丰铁炉下)迁徙至此,选址教馆前安家落户。祖辈们围湖造垸、垦荒种田,为了子孙后代,夜以继日筑坝修闸,终于在汉江之滨开创出属于胡姓家族的一片天地。村子后因人丁兴旺,以“闸口”命名。直至今日,合并后的胡家闸村,胡姓仍是绝对主流,延续着那份浓浓的血脉传承。”听着这些厚重的家族故事,我和弟弟不禁对视一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一幅六百年风雨兼程的家族长卷,在我们面前缓缓铺开。弟弟尹泉轻声说:“哥,原来我们不是无根之人。”我点点头,只觉喉咙微涩。我们从小就听父亲和爷爷讲祖地的事,可只有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才真正懂得了“根”的意义。
走到祠堂门口时,发现门已上锁,暂时无法入内参拜,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但站在祠堂前的空地上,我们依旧感受到一种庄严的氛围。尤其看到那两尊家族先贤的雕像——一位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国捐躯的胡承和烈士,另一位是家喻户晓的著名特型演员古月(原名胡诗学),曾多次在电影中扮演毛主席,为世人所熟知。站在雕像前,我们心头不由一紧,肃然起敬,自发低头鞠躬致礼。那一刻,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这些来自同一祖脉的前辈们,用生命和才华书写了胡氏家族的荣光,也在无声中告诉我们:传承不仅是一种记忆,更是一种担当。
在族长的带领下,我们兄弟有幸翻阅了保存完好的家谱。当在字里行间找到父亲、祖父的名字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与敬意涌上心头。那一瞬间,我们仿佛穿越了百年时光,透过纸页,与祖辈的灵魂默默相对,感受到血脉的延续与精神的传承。虽然家谱中尚未记录我们的名字,但这丝毫不减我们内心的归属感。弟弟尹泉轻轻抚摸着那些字迹,兴奋地说:“哥,我们真的找到根了。”我点点头,心头一热。在高兴中夹杂着一份更深的使命感:既然我们走到了这里,那就该将这份族脉接续下去,让后人知道,我们曾踏上这条寻根的路。
随后,族长又带我们去看当年祖先亲手修筑的石闸旧址。站在祖先亲手筑起的石头堤坝前,我们不禁想象当年良允公位下十余代子孙开荒拓土的情景:一锄一锹打下基础,一砖一石筑起根基,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这片安身立命之地。而今宗祠六建六修,家谱代代相传,胡氏一脉,生生不息。那一段石堤依然坚固,记录着十余代先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痕迹。灿烂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肩头,那一刻我们无须言语,心中都明白:这,就是我们真正的归处。我们面面相觑,眼神中交汇着激动、感慨与一份说不出口的踏实感。仿佛千山万水的奔赴,就是为了抵达此刻的宁静与认同。
更让我们温暖在心的,是村里的宗亲们待我们如同久违的亲人。饭桌上,款待我们的是十分地道的汉川菜,每一道菜都带着浓浓的家乡味,也藏着满满的亲情关爱。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说的是乡音,道的是亲情,仿佛多年未见的亲眷终于重聚。饭后,大家特意陪我们合了影,镜头定格的,不只是欢笑,更是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次寻根之旅虽然短暂,但对我们来说,它是一场灵魂深处的归程。在这里,我们不仅找到了祖脉,更找到了精神的坐标。我心中一直挂念的那个“原始点”,终于在这一刻变得清晰、可触、
下一页 (1/2)
回帖(2):
2楼:两代人19年的寻根情结!
1楼:五百年,又是五百年
――汉川闸口胡氏18世孙的寻根之旅
一 我的字辈和父辈
八十年 ..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