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声达皇宫一家族——华林胡氏(转贴)
hyb发表于 2006-07-30 21:14
声达皇宫一家族——华林胡氏
日期:2005-05-22推荐者:华林胡氏胡铨 点击数:580
--------------------------------------------------------------------------------

“江僧昨夜访山斋,曾向华林挂锡来。见说胡君宗族盛,御书楼对义门台。”这是一位闲云野鹤般的处士留下的一首褒誉一个家族的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家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显赫的大家族,与皇宫帝苑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这个家族就是大宋真宗皇帝叹为“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的奉新华林胡氏家族。
华林胡氏聚居奉新浮云山(即华林山)由来已久。其始祖是西晋时甘肃安定胡氏后裔胡藩。胡藩帮助南朝宋开国有功,宋皇帝封他食邑五百户,赐他豫章(今南昌)以西一大片土地。胡藩在这一大片土地中看中了山清水秀、风光秀丽的华林山,就在这里安了居,但此时的胡氏在华林还没形成气候。唐朝末年,胡藩的第二十四世孙、曾任唐侍御史的胡城,因唐朝灭亡,归隐华林祖居,在此创建家塾,生息繁衍,后成为聚族同居八百口的“华林世家”。
在华林胡氏中,最终完成“同居共爨八百口”,并使华林世家受到大宋皇帝旌表颂扬的是胡藩的第二十八代孙胡仲尧。
胡仲尧,字光辅,曾做过南唐光禄寺丞。华林胡氏传到胡仲尧手中,由于家风较好,一直没有分过家,这时已成为八百多人济济一堂的大家族。同时,胡仲尧将原来的家塾扩建为名闻天下的“华林书院”,并“聚书万卷,大设厨廪,以延四方游学之士”。
胡仲尧办学兴教的举动和胡氏累世同居的良好家风,引起了地方的重视,受到了官府的推崇。宋太宗雍熙三年(985年),洪州府具本上奏朝廷,要求旌表胡家。不久,宋太宗特诏旌表胡氏家族。这件事在《太宗皇帝实录》中有明确记载。胡家受到旌表后,胡仲尧进宫谢恩,太宗赐给他二百两白金器皿。
宋太宗淳化年间(990-994年),奉新发生旱灾,米价上涨,胡仲尧打开家族谷仓降价卖粮,赈济饥民。其后又个人捐款在奉新造了一座南津桥。胡仲尧这种热心公益事业的善行得到了宋太宗的称赞,任他为洪州州学助教,并允许他每年以香稻、时果从皇宫内东门进贡。
在封建社会里,这算是一种极大的恩赏。淳化五年(994年),胡仲尧打发自己的弟弟胡仲容进宫贺寿宁节,宋太宗亲自召见胡仲容,并授试校书郎之职,又赐袍笏犀带与御书。
大宋皇帝对胡仲尧一家的旌表和嘉奖,使胡氏家族的名声骤然上升,许多公卿大夫,文人墨客赋诗赞美。在一片赞扬声里,胡仲尧升任国子监主簿,但上任不久就去世了,享年61岁,葬在华林山“八百洞天”的右边。
胡仲尧去世了,但他扩建的华林书院却为大宋皇朝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才,也为胡氏家族培养了一批日后名垂青史的人物。
华林胡氏曾走出了55名进士。宋端拱二年(989年),胡克顺、胡用之叔侄同榜进士及第,成为当时的美谈。有诗赞曰:“四海二雄今绝少,一门双第古无多”。宋景德二年(1005年),胡用时、胡顺之、胡用礼兄弟三人又同榜及第。胡氏家族的科举佳话自此享誉天下。
在胡氏家族的众多人物中,载入《宋史》的国史人物有胡仲尧、胡仲容、胡克顺、胡用庄、胡用舟、胡直孺等。这里面最有才能,最受朝廷器重的人物是胡直孺。
胡直孺,字少汲,号西山老人,胡仲尧曾孙。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中进士,累官西路都总管,刑、兵、吏三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经筵侍讲,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封开国公。著有《生还录》一卷,《西山老人文集》二十四卷,现已失传。
胡直孺为官正直,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颇有建树。绍圣年间,任《九域志》编修官时,为营解元党人,四处奔跑呼号。后来迁任监察御史、平江府知府,擢江湖淮浙发运使,入为户部侍郎。当时正值金兵大举南侵,他出谋献策,初战告捷。迁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知南京兼东京道总管。金兵再犯京师,他又被召勤王,勇敢作战,斩敌千余名。第二年,金人燃起更大战火,形成大兵压境之势,而朝中主和派却从中捣
下一页 (1/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