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文定)公系《家谱》疑点考证
一考:胡安国迁湖南湘潭的时间
胡铁华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220&fpage=0&toread=&page=16
从胡宏所撰文中说胡安国系“绍兴庚戍”迁湖南湘潭,但根据《我国历代纪元表》,胡宏所言“庚戍”年实为1130年应为建炎四年,而非绍兴元年,绍兴元年是“辛亥”。我又查了宋史,史中也未有建炎改绍兴是在年中改年号的记载。其中错在什么地方,是我们现代的《纪元表》错了?还是原文在转抄中错了?但我认为取胡安国1130年来湘潭碧泉比较准一些。因为胡宏另有一文《题祖妣志铭》中言:“建炎已酉之秋(系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强暴逼人沮漳(古时荆南一带称漳水)之间,奉母令人及诸亲属渡岷江而南,不几月,故庐文书数千悉为灰烬。”另外还有众多记载均言胡安国避兵乱而徒湖南,所以迁湖南的时间应是在建炎已酉年秋后几月,因荆南故庐已被抢被烧,无家可归这才离开荆南,沿长江而下本欲迁吴越(今江苏扬州,故后有胡宁的后裔迁扬州,这也许是胡宁在续安国公的宿愿吧),后遇心腹之疾到了湖南,这中间有可能由湖南籍的两学生的带路去衡山暂住,因胡安国曾在湖南任职时,路过衡山本欲上山,但他因有职在身没去成,所以借此机会去衡山,路过湘潭(湘江水经洞庭湖入长江,而湘江上溯经支流涓江可到南岳衡山,途中在碧泉上岸小憩,胡安国见到从碧泉流入涓江的溪流,爱其溪水和碧泉,故徘徊不能去,进而求得其地,定居碧泉。已酉年“秋后几月”也就是到了庚戍年初。所以可以推定:胡安国迁湖南是在建炎四年庚戍(即公元1130年)年初。
附:
有本亭记
胡宏
绍兴庚戍岁(应为建炎庚戍,胡铁华注),先君子自荆、郢趋吴越,遇心腹之疾,不至而返。徜徉游行,遂至湖南,横涉清流,顾而叹曰:“此非沧浪之水乎?何其清之甚也!源可寻而濯我缨乎?”则命门弟子问津于居人。于是傍西山之阴,逶迤而入。不及百步,苍然群木之下,翠绿澄净,藻荇交映,俗以其色故号为“碧泉”。
登山四顾,乃洞庭之南,潇湘之西,望于衡山,百里而近,盖太古夷荒未辟之墟,而泉出于盘屈石山之下,凝然清光,微澜无波,沄沄而生。平岸成溪,放乎远郊,却步延目,溪虽清浅,而有长江万里之势焉。
先君子徘徊不能去,拂石倚筇而坐,喟然而与曰:“水哉!水哉!惟其有本也,故不舍昼夜。仲尼所以有取耳。吾老矣,二三子其相吾志。”乃求得其地,夷榛莽,植松竹,山有为樵牧所残者养之,流有为蒿壤所壅者疏之,岩石之为草木所淹没者辟之。未及有成,而先君子长弃诸孤。
今也免丧而不死,慨念先君子道学德行,渊源溥博,不可涯矣。其移见于天下,皆应时而出者也。惟其身有之,是以感是水而崇之,藐然不肖,深自思念。仰望先君子,智之不及至远也。然守遗体,奉遗训,期确自守,不敢与流俗同波,故作亭源上,名曰:“有本”。表著其所愿学,以无忘先君子平生之言,比于盘盂之铭、几杖之戒,庶几我先君子之志不陨于地,亦若是泉之流衍,亘万世而不穷也。后之人毋念尔祖,尚其嗣之。
注:此文来源我中湘涌田八修族谱艺文卷,在2006年5月“京华出版社”出版的 《才子的散文/中华千年文萃》一书也录入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