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史实考证龙川胡氏迁自婺源--陈爱中
admin发表于 2008-01-28 11:00
群峰叠起, 势嶂参天。曰:住此,后世子孙必有兴者。遂由古歙黄(篁) 墩而徙居焉。”[6]
后裔分迁:胡学自唐迁居清华后, 其苗裔除在婺源本土繁衍外,转徙外埠者亦众多。明嘉靖辛亥(1551年),奉议大夫、南京通政使司参议吕怀曾说:胡学“生子八人, 今徽州六属邑(歙、休宁、婺源、绩溪、祁门、黟)之胡氏,多为其后。”[7] “由是族于东南为最盛”。[8]如:胡学下传四世,有名胡炎者, 史实考证史实考证“官散骑常侍。居青(为“濮”字之误)阳县。恩赐田宅于(绩溪)华阳镇;后以龙川荆林里山水奇秀,因家焉。”[9]因之,胡炎是为清华“常侍胡”最早迁居绩溪的胡氏。但其迁绩溪并家龙川的时间, 却与绩溪家谱资料所称:“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始居华阳镇,后定居龙川”不同。
(2)考水“明经胡”
改姓隐居:考川(水)明经胡氏, 本姓李, 为李唐帝室之胄。对“明经胡”始祖因何由原李姓改为胡姓、并因何隐居婺源考水,《婺源县志》、《考川明经胡氏宗谱》有着较详明的记载。谱云:“我考川胡氏, 自唐季世居县之西北三十里, 本曰胡村。始祖十七府君者, 讳昌翼, 字宏远,实唐昭宗子也。”唐天祐元年(公元904 年)正月, 朱全忠(朱温)奉表称: “岐兵逼畿甸,请上(昭宗)迁都洛阳。”二月, 昭宗至陕州, 因东都宫阙未成留止。三月朔日, 皇后何氏产太子。四月, 全忠奏:“宫室已成, 请发车驾。”昭宗遣宫人谕:“皇后新产,未任就路, 请俟十月东行。”全忠疑昭宗“徘徊俟变”, 遣牙将寇彦卿曰:“汝速至陕, 即日促官家发来。”何皇后谓昭宗曰:“自今大家夫妇, 委身贼手矣。”窃以新产子“效袴中儿, 护以御衣, 侑以宝玩,匿讳民间。”时婺源人胡三公清[10]宦于朝, 与金吾上将军孙德诏谋, “庇匿以归”, 义养为子, 遂从胡姓, 取“大得覆翼”之义, 名曰“昌翼”。后唐同光乙酉(公元925 年),胡昌翼以《易》登明经进士第。胡三公“授以御衣瑶玩, 以示太子实。”他“遂不仕, 隐居考川(得诗人考之意又曰考水)。”由于胡昌翼“倡明经学, 为世儒宗,尤邃于《易》”,故人号“明经翁”。享年九十有六,于宋咸平己亥(公元999年) 十月三日卒。其后子孙世以经学传家, 署其族曰“明经胡氏”。[11]
后裔分迁:胡昌翼隐居考水后,人口逐渐繁衍。清道光七年(1827年),大理寺正卿杨怿曾说:“新安考川胡氏,皆宗明经。自明经迄今凡九百余年,其为派有十,其世居考川者不下千人,其散居新安六邑及占籍他省者不下数万人。”[12]文林郎胡晖吉亦说:“吾族自始祖明经公从义祖姓, 卜居婺源之考水,九百有余岁矣。族姓日繁,迁徙日广,自大江左右,远至滇南、黔中,莫不有明经胡氏。”[13]《考川明经胡氏志清公支谱·道光壬午述言》云:胡昌翼“笃生三子。长延进公、次延宾公皆宦于外,而遂家焉。三延臻公,公(生文昊、文晟二子)有十孙,是以谱牒分为天干十派。”即“乃即天干始甲终癸之十字,以名其行派。”根据上述,可知胡昌翼的长子延进(后改“延政”)、次子延宾已于早年外迁。按《绩溪县志》记载,胡延进系因“北宋开宝年间知绩溪县事,赐居胡里(今湖里)。”[14]因之,胡延进是为考水“明经胡”最早迁居绩溪的胡氏。
又,查阅歙县《胡氏家谱》, 见有明经胡氏迁居龙川的记载:胡延政的次子“百禄公, 字廷坚,号禹焦,讳嵩。登开宝三年(公元970 年)进士第, 授迪功郎, 除湖州通判, 升潮州知府。..迁歙(县)三十五都章奇;后辛酉(1021 年)迁绩溪十二都龙川。”[15]绩溪县大坑村的《考川明经胡氏宗谱》(康熙己亥抄本)亦载有此说。这说明, 早在北宋时就有明经胡氏迁入龙川,迁居者是胡嵩(百禄公)。
二、龙川始祖胡炎, 今作胡焱许受他谱影响
当前,绩溪县的诸多宣传资料均称, 龙川(今大坑口)的始迁祖名为“胡焱”。可民国丙辰刊本《(婺源)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却记载, 始迁龙川建村的胡学第四世孙名曰“胡炎”。查目前仅见年代最早记述龙川胡氏的《(绩溪)龙川尚书公派胡氏支谱》、由龙川分迁株树下的《(绩溪)龙川胡氏宗谱》,它们所记之始祖名, 均与婺源清华的谱牒相同;就连绩溪党史办1993 年3 月印发的《党史工作》
下一页上一页  (2/5)
回帖(1):
1楼:资料搜集得不错,站长辛苦啦!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