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听春雨三百年——写在胡愈之故居敕五堂修缮竣工之际
西风瘦马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6906
缓缓地推开敕五堂厚重的大门,三百年的风尘便从这深宅大院中钻了出来。三百年的繁盛与辉煌,三百年的沧桑与变迁从每块青石每爿瓦砾中渗透出来,在这重新修复的古宅中渐渐弥漫。
三百年,显现着敕五堂荣耀与骄傲。敕五堂位于上虞古城丰惠东南隅,占地4000余平方米,是一座规模恢宏的清朝乾隆初年江南民居。敕五堂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建筑群,分三层两进。第一层是门楼及左右一字形的平房六间,门楼内有“中翰第”、“大夫第”二块匾额。两侧厢房东西各二排。东首有匾三块,依次为“文元”、“拔贡”、“节孝”。建筑中心是大厅,横阔三开间,纵深二丈八尺,大石板铺地。大厅里悬挂的匾额“敕五堂”,是上虞乡贤、乾隆十三年状元梁国治所书。敕五堂的命名是对宋代大儒胡安国的追念,意为安国公先后五次受皇封而不仕。两侧柱子上挂有“东方月上忙开书卷课儿曹,南亩春来预诫锄犁修穑事”的对联。后堂门联上“二百年祖宅,十一世书香”几个大字,昭示了台门主人是世代书香人家。整体建筑风格不重飞檐翘角,不求画栋雕渠,但黛瓦粉墙,粗杉木作柱,宽敞宏亮,气势不凡。
三百年,见证了敕五堂名人辈出。清朝同治年间,胡愈之祖父胡仁耀由举人荐拔内阁中书、军机章京、铨叙御史。晚清科举制度以后,受新潮流、新思想的影响,敕五堂孕育出更多出类拔萃的人才。胡愈之父亲胡庆阶,秀才出身,是上虞第一任教育会会长。胡愈之同宗伯父胡濮山,副贡山出身,长期游幕冀皖,回乡后被推举为上虞商会会长。他们提倡新学,注重实科,办女校,主张女孩也要读书。这个旧式书香门弟的学风由此起了大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出生在敕五堂后咫园,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卓越的民主人士,叱咤风云的文化名人。其胞弟胡仲持,著名新闻工作者、出版家,被誉为《申报》“四进士”之一。1940年遭日伪通缉,几度流亡香港,任《华商报》总编辑。胡愈之的宗妹胡颐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在上海创立私立颐生小学并任校长,解放后把校产全部献给国家。1999年上虞市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上虞名人录》中,收集胡姓人34位,其中18人是敕五堂后裔。
三百年,记录了敕五堂的沧桑和磨难。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克上虞,敕五堂大厅遭受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多次在上虞县城投掷燃烧弹,致使敕五堂厢房多处受毁。大跃进时期,敕五堂成为竹木铁三个手工业厂址,致使敕五堂面目全非。文革期间,造反派争斗,楼板不堪重负崩塌。后来大厅被拆除,廊柱被搬走,石板被撬走。遍体鳞伤,伤痕累累的敕五堂,青砖疼痛,瓦砾嚎哭,一派苍凉萧瑟。
三百年后的今天,春雨又绿江南岸,洗去了敕五堂冬日的灰暗,洗去了敕五堂三百年的尘封。在两届上虞市委市府的努力下,对敕五堂破损严重的中轴线前后院落进行抢救性修缮。市委书记杨文孝、市长叶时金多次赴敕五堂修缮工地视察指导,并对修缮工作提出意见。修缮工程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手法,以相同材质进行修缮,以真实的场景进行还原。历经近半年的修缮,敕五堂再现了清早期民居特色,重新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对敕五堂的修缮,不仅仅是对乡贤胡愈之的缅怀和纪念,更重要的是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优秀的人文精神。敕五堂将沐浴着春雨和阳光,延续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召和激励着后人,去追求新的文明,新的辉煌。
Posted: 2008-04-06 21:19 | IP:220.187.191.217 | From:浙江省绍兴市电信 [楼 主]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