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东阳美食——馒头焐肉
清明发表于 2009-08-04 15:32
东阳美食——馒头焐肉
东阳民间宴席,一开筵就是馒头焐肉,寓意是恭喜大家事业兴旺发达。这道菜其实是从孔子祭祖的菜式衍化而来。孔子祭祖始用馒头、方肉。东阳沿用这道菜式,暗合东阳“教育之乡”的人文内涵。解放前基本上只盛行在南乡画水一带,而且只局限于喜庆宴席。随着生话水平的提高和馒头焐肉美名的传播,馒头焐肉这道美食现在已成风靡全国之势,不仅从民间农家推向了高档酒店,而且也从喜庆宴席推向了包括丧葬在内的所有宴席。没有了馒头焐肉,任你这次宴席上山珍海味再多,也会使举办宴席的东家在亲友面前失去面子。
传统的手工制作馒头,要经过制曲、做酒、和面、揉面、制作、预热、蒸煮、出笼等多道工序。
单说这制曲,要采用野生蓼草洗净装坛发酵后的蓼汁拌以麦皮,外用荷叶包裹晾干,制成馒头曲,只有用这样的馒头曲发酵作成的馒头口感才会纯真。然后跟做农家酒一样用糯米饭与一定比例的蓼曲混和做成馒头酒。作成的馒头酒并不甘甜,而有微涩。
和面是用一个大面缸,起码倒入几十斤面粉。传统馒头还分头面二面。头面要和得干一些,经过充分的揉面才能用。揉面这个活最费力,年青人在大冷天都揉得汗流浃背。因为要把未充分和匀的面揉成一块细腻、柔软的面团,(整块面团用手提着,露出部分要像水一样流出才算大功告成)不花上一番功夫行吗?
而做馒头的难度最大。把头面和二面迭在一起的面团经过双手的揉搓,慢慢的把份量比头面还多的二面融入头面里边,头面也渐渐的变成馒头皮包在外面。但如果手艺不到家,馒头就会露馅。
做好的馒头放在蒸笼里要经过预热。馒头能否发育完好就全看这道工序了。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馒头变成硬硬的面疙瘩或小蘑菇。馒头出笼也很讲究,需要一个身手和眼法很快的人手拿一根竹签,冒着燎人的热气飞快的在每个馒头上扎一下,这样有些吸气的馒头就会重新鼓起来。扎了也不鼓的馒头他会用手抓起来使劲摔一下,馒头也会起死回生,让面饼变成白胖胖的馒头。
出笼馒头外形为半圆状,柔软而带韧性,用手一抓,整个馒头缩于手心,放开则复原如初。盖上大红喜字或福字或寿字,然后分摊开来,等凉了以后就可以堆放收藏了。
俗话说:出笼馒头陈年酒。所以馒头刚出笼时趁热吃,味道特别好。现在有些酒宴上来得及的都直接叫馒头店送刚出笼的馒头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焐肉,以前是用新鲜猪肉切成半斤左右头尖尾宽条型的三角形状的大块肉,现在改成一两左右小方块的了,先放在锅里用文火慢慢的煮透了,土话就是慢慢的焐的意思,焐肉也从此而名。用筷子一扎一个洞时,这样再捞出来,伴以红糖焦、料酒、姜末、香料等各种佐料进行红烧。装盘时再撒上葱花,有的还放上一些绿笋点缀一下,这样色香味齐全的焐肉就做好了。
说了这么多,你是否觉得快要流出口水来了?其实,笨拙的文笔没能把品尝馒头焐肉的意境和感觉表达出来。还是请你赶紧到东阳来亲自体味一下,大饱一下口福吧。
回帖(8):
8楼:这个好吃的,我从小就吃的,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带一大袋回来
7楼:有机会要尝尝
6楼:清明宗亲,东阳的馒头焐肉熟了没?慧积宗亲端上来的馒头焐肉,看着光鲜,在屏上通过网络已闻到馒 ..

全部回帖(8)»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