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安徽绩溪胡氏专栏  (已更新第11楼: 绩溪学人的“李改胡”丛论)
回帖:黄来生:《胡适家族源流考》
  现代学者胡适(1891—1962),众所周知他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但是,
追本溯源,他的始祖却既非绩溪人,也不姓胡,而是唐昭宗李晔的后裔。人们不
禁要问:唐昭宗李晔的后裔,怎么会流落到绩溪上庄,又是怎么改为胡姓了呢?
  据《徽州府志》、《绩溪县志》和《上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唐乾宁四年
(公元八九七年)昭宗李晔立淑妃何氏为皇后。天佑元年(公元九○四年)梁王
朱全忠上表,声称“邠歧①兵逼畿甸②”,逼昭宗迁都洛阳。昭宗无奈,仓惶辞
庙,于二月到达陕州(今河南陕县),因东都宫阙尚未建成,只好把行营停在山
西与河南交界的地方。三月底,何氏皇后在行宫中生下一男婴,即唐哀帝李柷之
弟,由于朱全忠催逼很紧,连取名都来不及,便仓惶上路。途中,皇后对昭宗李
晔说:“自今大家夫妇委身全忠矣。”③夫妇俩情知不妙,只得凄凄惨惨地把婴
儿用御衣宝物裹起,“欲藏匿民间”,④逃灾避难。
  新安婺源有个叫胡三的人,宦游于陕。他得到这个消息后,便秘密将皇子抱
回,取名“昌翼”,字宏远,意为今后能大得覆翼,兴盛唐朝。
  天佑元年八月,昭宗为全忠所弑,唯昌翼却因此幸免。因歙州(今徽州)地
处偏僻,又与吴越接壤,形势险恶,故较之中原一带,稍为平安些,“逆莫敢窥
之。”⑤中原百姓,纷纷逃匿此地,躲灾避难。于是胡三公就携带李昌翼回到老
家婺源,做茶叶生意。一次,他来到歙州上川(即今之绩溪上庄)收茶,见金山
茶叶含翠欲滴,柔弱细嫩,以金山泉水汤之,则云雾缭绕,芬芳扑鼻。饮之,甘
醇兼济,心旷神怡。又见金山拥峦迭翠,峰回路转,水清清,石磷磷,秀丽不让
黄山。于是,胡公带上李昌翼,来到金山之麓,结茅而居,并改昌翼为胡姓。
  后唐同光乙酉年(公元九二五年),昌翼以明经登第,胡公便把前事始末告
诉了胡昌翼,并拿出御衣宝物给他看。于是,胡昌翼辞官隐居,专事经学研究,
著有《周易传注》,人号“明经公”。他也同历代隐逸一样,放荡形骸,酷爱山
水,尝赋诗曰:“家住乡庄称僻处,就中幽景胜他人,林园满目犹堪玩,丘亩当
门渐觉新,绎思斋中寻古义,畅情池上钓金鳞。”元尚书汪泽民对他很是推崇,
曾来上庄觅其遗踪,并为昌翼所建朱源桥题名曰:“明经桥”。胡氏子孙以经学
传家,后人署族曰:明经胡氏,尊昌翼为始祖。
  胡氏自胡昌翼始,到洪骍(胡适的排行名),香火绵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了。胡适兄弟四人,他排行第四,属洪字辈,长兄名嗣稼,字耕云,排行名洪骏
;二兄名国琦,字绍之,排行名洪骓;三兄洪,字振之,因他的堂叔祥虹公无后
,所以他很小便过继给叔叔(实为伯父——笔者注。)家了。胡适祖父贞绮公,
名奎熙(1822—1886),字世恩,号律均,诰封奉政大夫,晋封遵议大夫,有子
五人;祥蛟、祥谷、祥纪、祥绂、祥祐。胡适父祥蛟公为长,名传,字守之,号
铁花,又号钝夫,加三品衔赏戴花翎,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候补知府。首娶冯
氏;继娶曹氏,生三子:洪骏、洪骓、洪;三娶冯氏,生洪骍,即胡适。娶冯氏
时,祥蛟公在上海县任上,年已四十七岁,儿女成行,但家无主妇,甚为不便。
听说中屯村(离上庄十里)冯金灶的女儿顺娣很贤慧,便托人说媒,因年龄相去
甚远,冯父不便作主,就同女儿商量,因顺娣见过祥蛟公,所以,她很爽朗地应
了这门亲事。她说“不怕年纪大,只要寿年高”,祥蛟公得知消息,大喜,急忙
纳聘完姻,婚后同到上海任上。
  光绪辛卯年十一月十七日(1891年12月17日),胡适生于上海县,这时,胡
传已先往台湾赴任,数月后,母子共往台湾。胡适三岁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知州胡传力主迎战,战前派人送胡适母子先回故乡,留下胡适二哥绍之与抗法名
将刘永福一道。立誓与国土共存亡。他终日奔驰,马不离鞍,
下一页上一页  (2/15)
下一楼›:预留12楼
‹上一楼:预留10楼胡里和上庄历代修谱述略
  1、胡里历代修谱述略
  胡里胡姓自始迁祖胡延政 ..

查看全部回帖(50)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