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山东临沭山里胡氏专帖》---- 胡灵
回帖:料,蛟龙湾和胡葛庄家谱记载:“始祖在明洪武初年遇红蜂赶散,单身从海东黄泥嶺迁到蘭邑第一村,由于村在苍山和观山之间,故名曰山里(今临沭山里村)。始祖婚于本村戴氏,生五子,居窑顶之北。后又有从海东黄泥嶺来到山里的另一胡姓居在窑顶之南,乃我始祖的本族兄弟。后把居窑顶之北的称北始祖,居窑顶之南的称南始祖。”由此可知,北始祖先到山里定居,南始祖后到山里定居,两者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因此从迁入时间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赣榆胡村的一世祖应该是南始祖之后。
        
         1962年山里续谱时把赣榆胡姓都列为北始祖长支之后是否正确呢?1962年由山里北始祖二支发起续谱活动,山东、江苏两地胡姓皆应邀参与,由于各地族群众多,大多不知来源,给支系划分和辈分断定带来困难。山东临沭各支胡姓的家谱都相对完整,支系分布也比较清楚,唯独赣榆大部分胡姓对家族渊源不知其祥,只知老祖来自山里,但山东临沭各地(二支、三支、四支及五支)胡姓家谱都没有记载其祖上有到赣榆之说,因此就把赣榆胡姓统统列为北始祖长支之后,其中包括赣榆胡村。通过广泛的家谱研究,我认为当时此举多有不妥,且看北始祖碑文:“始祖諱失 ,明洪武時自東海黃泥嶺來此第一嶼村居焉, 婚於本村戴氏, 生五子, 名諱失考。 長支衍至康熙年間乏嗣無傳,後聞葛莊是也。”碑中明确记载长支衍至康熙年间已乏嗣无传。至于后面为什么还缀上一句“后闻葛莊是也”,据当地族人传说光绪十九年续谱时都认为长支无后,后来胡葛庄人听到山里续谱就自己找上门来认祖,最后就把胡葛庄列为长支之后。从这里我们得出这样一个判断,光绪19年山里续谱时北始祖后裔中本来就没有胡葛庄这一支,胡葛庄之所以前去认祖,因为他们只知道老祖来自山里但并不知道是山里的南始祖还是北始祖。由于其他各支谱系都明朗清晰无法接入,所以就把胡葛庄接在已经认为乏嗣无后的绝支上。始祖碑上之所以把“長支衍至康熙年間乏嗣無傳”和“后闻葛庄是也”两句相互矛盾的话都记载在碑文中,说明是当时参加续谱的北始祖族人对胡葛庄是否是长支之后心存疑虑、不敢确定留下的一个悬念。胡葛庄家谱研究者胡顺增在其家谱中撰文提出疑问,从繁衍的代数和人口的数量推算,胡葛庄胡姓并不是以前所认为的清康熙年间由山里迁来的长支之后,而真正立祖时间应是明初的景泰年间1450年左右(胡葛庄至今已繁衍25代,按25年出一代人计算,应该有约560年的历史。以前家谱记载是康熙年间从山里迁到胡葛庄,而康熙年间距今只有300年历史,不可能繁衍出25代人),从而证明胡葛庄是康熙年间山里长支毛老爷之后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说北始祖长支传到康熙年间确实是乏嗣无传了,石碑的记载还是客观谨慎的。                    
二、赣榆“保华堂”胡氏来源于龙河胡村
        
        中国自古各姓氏家族都有堂号,堂号实际就是祠堂号,祠堂号是一个姓氏和家族血脉传承的标志和印记。堂号不仅用在祠堂上,还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厅堂和礼簿上,有的还用在日常用品如斗、口袋、钱袋、灯笼等物品上。有的以祖先发源地为堂号,有的以伦理规范为堂号,有的以祖先功业勋迹为堂号,也有的以祖先科举功名为堂号等等。通过对江苏、山东各地山里胡姓的调查,发现山东、江苏各地的大部分山里胡姓在62年以前都没有堂号,只是62年山里组织续谱时从书本上得知全国胡姓堂号是“安定堂”,所以也就跟着把山里胡氏堂号定为“安定堂”(参加过62年续谱的山里二支19世胡生玺口述),从此各地山里胡氏都以“安定堂”为堂号(此堂号源于西汉时期胡氏先祖受封于甘肃安定郡)。赣榆青口胡氏代代相传来源于山里,但近200百
下一页上一页  (2/8)
下一楼›:临沭山里胡氏始祖据老谱记载原籍安徽太平府当涂县,不知何年迁到海东黄泥嶺(所谓“海东”乃古代 ..
‹上一楼:                ..

查看全部回帖(2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