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明故靖江王府左长史胡君墓志铭 (胡杰)——清代汪森编
回帖:附录:
汪森[清](公元1653年至1726年)字晋贤,号碧巢,浙江桐乡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十年,卒于世宗雍正四年,年七十四岁。康熙拔贡。官广西桂林府通判。累迁户部江西司郎中,告归。在官多惠政。少工韵语,与周筼、沈进相切磋。兄文桂弟文柏亦工诗,黄宗羲称之为“汪氏三子”。后又从黄宗羲、朱鹤龄、朱彝尊、潘耒等诸大家游,学业益进。乃营碧巢书屋以当吟窠,筑华及堂以宴宾客,建裘抒楼以藏典籍。海内名士,舟车接于远道,诗名籍甚。晚岁家居,以著述自娱。森归田后,曾借朱彝尊家藏书,荟萃订补为粤西诗载二十四卷,附词一卷,文载七十五卷,及丛语三十卷,所著有小方壶存稿十五卷,桐扣词三卷,又辑有虫天志、名家词语等,(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来源:百度百科

《粤西诗载》•二十五卷、《粤西文载》•七十五卷、附《粤西丛载》•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汪森编。森字晋贤,桐乡人。休宁籍,官桂林府通判。森在粤西,以舆志阙略殊甚,考据难资。因取历代诗文有关斯地者,详搜博采,记录成帙。归田后复借朱彝尊家藏书,薈萃订补,共成《诗载》二十四卷,附词一卷,《文载》七十五卷。又以轶闻琐语可载於诗文者,更辑为《丛载》三十卷。其中如录谢朓诗误为晋人;又唐郑愚、蔡京授岭南节度使二制,本《文苑英华》所引《玉堂遗范》之文,初无撰人姓名,乃讹玉堂为王堂,颇有舛误。其志、传二门,多采黄佐、苏濬之通志,亦殊挂漏。然其体例明整,所录碑版题咏,多采诸金石遗刻,如宋何麟、曾元、曹师孔、鲁师道、石天岳诸作,皆志乘所未备。其《文载》中所分山川、城郭、官署、学校、书院、宫室、桥梁、祠庙、军功、平蛮诸子目,皆取其有关政体者。故於形势扼塞,控置得失,兴废利弊诸大端,纪录尤详。以视《全蜀艺文志》,虽博赡不及,而体要殆为胜之。至《丛载》所分二十目,虽颇近冗碎,而遗文轶事,多裨见闻,亦足以资考证。固未可以近於说部废之焉。
来源:百度国学

灵川县情概况
1、区位状况:灵川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南、西三面环抱世界风景名城桂林市,东北与兴安县、东南与灌阳县、恭城县交界,西北与龙胜县为邻,西与临桂县接壤,南与阳朔县相连,为历代“楚越往来之要冲”。县城距桂林始发站7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30公里,湘桂铁路、国道322线、桂海高速公路和桂林绕城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2、行政辖区:灵川县辖6镇5乡,分为东、中、北三个片区。东片有大圩、潮田、海洋、大境、灵田5个乡镇,中片有三街、灵川镇、定江3个乡镇,北片有潭下、青狮潭、兰田3个乡镇,全县11个乡镇共有行政村136个,有汉、壮、瑶、回等19个民族35.5万人,土地总面积2257平方公里。
3、气候特征:灵川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日照1615小时,降雨量1926毫米,无霜期达320天,每年均降瑞雪,兼南北天时之利。
4、土地情况:灵川县地形结构特殊,以漓江河谷平原为中轴,东有海洋山余脉,西有越城岭余脉,整个地形呈“川”字形结构,全县土地总面积22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5万公顷,水田1.927万公顷,林地1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5.52%。
5、人口状况:灵川县总人口3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1万人,非农业人口6.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4‰。
6、自然资源概况: ①农林资源:灵川县共有森林面积10.6万公顷,境内有青狮潭和海洋两大水源林保护区,主要林种有杉木、马尾松、毛竹、银杏等,其中毛竹、银杏是重要的林业资源。全县毛竹种植面积29万亩,储量2000多万根;银杏种植6.2万亩,100多万株,海洋银杏之多为全国乡级之冠。 ②矿产资源:灵川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铅、锌、水晶石、石灰石、大理石、黄金等20余种,以石灰石储量最大,大理石多为黑色、花色,储量达1400万立方米。 ③水电资源:灵川县境内河流众多,有青狮潭水库,思安江水库和漓江、甘棠江、
下一页 (1/2)

查看全部回帖(1)
«返回主帖